<!--go--> 陶歌點頭,沒有懷疑。 她剛才認真抽讀了16本書,每本書都挑有筆記的頁碼細細讀了一段,發現那些讀書感悟并不是隨便寫寫的。 而是每一條讀后感都有很深的文字功底,每一條都有很深的立意。 又瞟一眼書墻,陶歌忽的有點佩服這年輕人了。 來之前都覺得他可能是那種極有天賦的天才。 可實際觸摸后,才發覺了不起的天賦背后,是刻苦與扎實。 張宣給她倒一杯茶。 陶歌接過茶杯小口抿了抿,放下杯子,抬起右手腕看了看表,就問張宣: “你準備好了嗎?” 張宣笑著點頭,沒接話,一臉的輕松寫意。 見狀,陶歌也是坐在了對面椅子上,接過助理的文件稿頁翻了翻,就微笑著對張宣講: “這次采訪,我希望是一次和朋友約好的時間漫游。 今天我們要聊聊你的創作,聊聊比一本小說更漫長的創作周期中,你的創作心態與生活的變化。 你書里寫到了苦難,寫了這片土地曾經所經歷的。但我還是更感興趣,你是怎么“狠心”讓筆下人物面對那些苦難的?” 張宣笑了笑,隨即收斂表情,肅穆地說: “我曾經的生活就是苦難。我是在苦難中摸爬打滾過來的,我并不覺得苦難是有什么不可以面對的,相反,只有經歷了苦難,才會品味出人世間的甘甜。 風聲這本小說,我主要是想寫人與苦難的斗爭,緬懷大變革時期那些先烈在苦難中做出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