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內閣與論功行賞
因為養著這些公侯,是要花費國家財政的。
不過吳年仔細看了看后邊賜給的服飾、田宅、金銀、器物,以及歲給的俸祿,滿意的點了點頭。
劉知行還是很務實的。這些爵位很風光,也允許后世子孫世襲罔替。但是給的俸祿比較低。
比如說陳國公李勇,歲給祿米一千石。也就是十幾萬斤糧食。
吳年對這份功臣名單很滿意,又很不滿意。抬頭對眾人說道:“我在高句麗就交代過。我能有今日,劉知行功第一。怎么沒有他?”
吳年看向劉知行。
眾人識趣的沒開口,劉知行正想開口。吳年搖頭說道:“封賞功臣,彰顯忠義。可以讓賢、愚都為我所用。這既是你的榮耀,也是我應該做的。”
“長史勞苦功高。昔日漢高祖賞蕭何功臣第一。長史。我之蕭何也。特賜左柱國、英國公,歲給祿米一千五百石。”
“另外。衛校尉戰功卓著,大小百余戰。特賜周國公主。賜衛長青將軍嫡長孫為郡侯,世襲罔替。”
劉知行本想說愧不敢當,但是見到吳年都這么說了,而且態度堅決,如果再推辭,反而顯得自己虛偽,便也只能拱手一禮。
“文武官職呢?”吳年決定之后,又抬頭問劉知行道。
劉知行又從袖子里取出了一本折子,站起來遞給了吳年,彎腰說道:“各部文官都仿照楚國,武官因為國情,而重新定制。”
“至于誰入閣,請將軍定奪。”
“嗯。”吳年嗯了一聲,展開了折子看去。
特別熟悉的有。
督察院左都御史汪由校。
戶部尚書公孫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