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那是什么船?
“如果沒記錯它是‘海家和’號,長149.9米,寬24.66米,型深10.2米,載重噸26400噸,它是長江里為數不多的大船,它這個尺寸在長江里能排到前三,我們都叫它‘船王’。”
潘局調整望遠鏡焦距,赫然發(fā)現那條大型江船正是‘海家和’號。
韓向檸不想被東海交通局的領導小瞧,接著道:“這條船的造價近三千萬,有這錢完全可以建造一艘一萬噸的海輪。這艘船如果跟一萬噸的海輪相比,遠不如一萬噸的海輪賺得多。因為一萬噸的海輪可以在沿海一帶跑,甚至可以去東南亞的一些國家。
跑近海航線貨源比在長江里跑多,選擇性比較大,競爭也沒長江里這么激烈,運價比較高。不像這艘船,只能在東海和南湖省的陽岳之間來回跑。而且上游航道的水深不一定夠,在枯水期甚至都不能滿載。”
“小韓局長,那條江船呢?”
韓向檸回頭一看,這才注意到身后站了好多領導。江上風大,橋上風更大,風在耳邊呼呼作響,聽不見身后的動靜。剛才又光顧著顯擺,居然不知道領導們圍過來了。
陳書記見兄弟省市的領導們如此感興趣,甚至要考考“罰款小能手”,覺得這不是什么壞事,畢竟人家難得來一次濱江,無論如何也要給人家留下點印象,笑道:“向檸同志,張市長問你呢。”
“哦,張市長,您是問哪條船?”
“船頭上好像站了一個人的那條。”
“那是一條東山船,長江上的小型內河貨船中東山船最多,船型與其他省市的船也不太一樣。因為太多,船名、舷號我看不出來,只知道它的大概尺寸。”
韓向檸不想讓陳書記沒面子,定定心神,仔細看了幾眼,如數家珍地介紹起那條東山船的數據,想想又笑道:“從吃水上看,它是去寶鋼裝鋼材的,鋼材的運價還可以,比運糧食劃算。”
一位不了解長航運輸的領導好奇地問:“長江上跑的內河貨船,東山省的最多?”
“是的,不過南河省的船也不少。”
“東山和南河又不靠長江!”
“各位領導,內河貨船不只是在長江上跑也會在運河航行,每天都有許多小型內河貨船從京杭大運河進入長江。”
韓向檸笑了笑,接著道:“以前,江南省沿江地區(qū)有很多人跑船,我愛人家就是船民,我公公和我婆婆以前就是跑船的。隨著這些年經濟高速發(fā)展,沿江沿海地區(qū)跑船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江上的江南籍小型內河貨船,主要來自云港、宿千、槐安和徐州等市。
沿江地區(qū)不只是跑小船的人越來越少,跑海船的人也沒以前多。以前海員是一個收入很高、社會地位也很高的職業(yè),可我的母校濱江航運學院現在在本地都快招不到生了。這跟經濟高速發(fā)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本地就能找到收入不錯的工作有很大關系。”
領導們深以為然,一位高個子領導甚至感慨地說:“以前想做海員不是吃苦耐勞就可以的,甚至要政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