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第513章開門紅!

      第一條,軍制變革。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很難。

      首先第一點,讓軍功制成為軍中主流,這倒是不難,除了一些老將不太情愿之外,絕大多數兵卒不僅不會反對,而且還會舉雙手贊成,畢竟軍功制對士卒是最有利的。

      其次第二點,制定軍規,進行監督,這點施行起來,還是有著一定難度的,很多士卒懶散慣了,輕易不會接受監督,甚至還會產生抵觸心理,那么這時候就需要督戰隊了,督戰隊必須要恪守職責,嚴厲監察,只有將監管落到實處,那么才能夠促使兵卒們遵守軍規。

      最后第三點,全民行伍制,這確實是需要很大力度,要想讓那些青壯年心甘情愿的入伍,就必然需要付出一些金錢,否則全民行伍制勢必會受到抵制,徐樂和云飛章商議過后,決定動用國庫里的錢,給每名入伍的青壯年,發放一筆數額可觀的津貼,這樣就能順利的推行全民行伍制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國庫里可是有著一千多萬銀兩,如此一來,就不必擔憂什么了,手里有錢,心里不慌,也就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很顯然。

      徐樂變革的第一條,進行的很順利。

      他不僅在軍中施行大刀闊斧的改變,同時還將全民行伍制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軍中的抵觸情緒并不多,這在徐樂掌握之中。

      而百姓們的反應,則是也在徐樂的意料之中。

      因為戰亂,致使許多人死亡,人們當然是不愿意入伍,尤其是不想讓自家孩子去戰場上送死。

      不過聽說只要入伍,就會發放津貼,足夠補貼家用,這個消息倒是讓百姓們漸漸的激動起來了,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更是為之心動。

      很多貧窮人家的孩子成年后,成為了家里的頂梁柱,但是即使做再多活,也只能是勉強糊口,不過入伍津貼,卻是足以提供一家人半年的口糧,這對于很多人來說,實在是誘惑太大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民間入伍的熱情,漸漸的高漲起來。

      想要入伍的人,也是變得越來越多。

      徐樂以圣旨的名義,同時在南北各地建造兵營,招收兵卒。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徐樂所招收的兵卒,只有適齡青年,大概是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倘若年紀大一些,便不予錄取。

      之所以選擇青年,當然是青年的可塑性很高。

      若是過了三十歲的黃金年紀,人們就會開始走下坡路了,也沒有培養的必要了。

      毋庸置疑。

      在高額津貼的誘惑下,一大批青壯年自愿進入了行伍,成為了所謂的一年兵,一年之后,根據他們的個人能力和意愿,選擇是留守軍中,還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