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彌天大禍?悟道立言,悠悠之口,圣罰浮現
而基本上這三個字,就是致命的篤定了,因為有些地方不一樣,可對于常人而言,基本上就等于全是真的,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沒說上罷了。
這是普遍人的下意識看法。
所以消息坐實后。
鋪天蓋地的罵聲響起了。
“這個顧錦年,我就說他不是什么好東西吧?什么為民伸冤不為民伸冤,其實這是一場局,鎮國公與皇帝想要強行捧出一個皇室讀書人罷了?!?br/>
“擁有圣尺,本是一件好事,可德不配位,這令人作嘔。”
“哼,沒想到顧錦年居然是這樣的人?虧我以前還覺得他為民伸冤,是個君子,如今看來,其實就是一個小人?!?br/>
“顧錦年連立言都沒有做到,無非是懂點詩詞文章,諸位其實完全把他想的太高了,被千古詩詞蒙蔽了雙眼,如若他當真是個君子,做了這么多事情,為何還沒有立言?”
“是啊,仔細一想,顧錦年連立言都沒有做到,這很古怪,這要是換做尋常讀書人,為民伸冤,只怕早就立言了?!?br/>
“詩詞再好,也遮掩不住一顆骯臟無比的心,我看啊,這為民伸冤當真如傳聞一般,就是一場戲,皇家的一場戲。”
“我早就說過,大夏王朝需要一個讀書人,一個擁有皇室血脈的讀書人,想要用來統治我等,亦或者控制百姓。”
“選擇皇子有些風險,這個顧錦年剛剛好,鎮國公之孫,他母親更是寧月公主,是皇室外戚,這不剛好嗎?”
“可憐我孫老啊,辛辛苦苦修成大儒,為民做了不知道多少好事,卻被皇室打壓,當真是可憐?!?br/>
幾乎是一瞬間,各種言論出現,聽不到什么好話。
這很正常。
人就是這樣的,當看你不順眼的時候,就算你是在做好事,他都能挑出刺來。
更何況,大夏境內,除了京都一些讀書人,其實很多地方的讀書人,對這個顧錦年都充滿著一種原始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