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圣人之道

          分別介紹儒道的歷史,以及儒道圣人歷史,還有啟蒙書。

          儒道歷史還好,大致就是三個階段。

          人之禮,君子之禮,國家之禮。

          其意思就是,有禮者為人,否則與禽獸有何區(qū)別?

          緊接著便是君子之禮,核心點便是天地君親師。

          君子上敬天,下敬地,而后再敬君主,緊接著是雙親,最后便是老師。

          因為有了這點,所以儒道也能在各國發(fā)揚(yáng)光大,畢竟對于皇帝來說,除卻天地之外,自己便是最大的,符合皇權(quán)價值觀。

          畢竟皇權(quán)大過一切,這是一種思想上的統(tǒng)治,沒有這個基礎(chǔ),那儒道也別想昌盛,甚至很有可能會被打壓。

          第三階段就是國家之禮,也就是制定規(guī)則,制止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和殺戮,即便是兩國交戰(zhàn)也必須要有禮,雙方遞交戰(zhàn)書,也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并且不可屠戮百姓。

          這一點符合天理,得上蒼恩澤,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就是儒道三個階段的變化。

          而圣人史記,讓顧錦年充滿著好奇,因為目前儒道只有四位圣人。

          第一代圣人,為萬世之圣,稱之為儒圣,萬世師表,著書《人禮》。

          第二代圣人,為千秋圣人,稱之為亞圣,君子思想,著書《君禮》。

          第三代圣人,為百世圣人,稱之為復(fù)圣,國之禮道,著書《國禮》

          第四代圣人,為天命圣人,稱之為宗圣,儒道治國,著書《儒學(xué)》

          這四位圣人,橫跨時間極其長,儒圣于萬年前成圣,亞圣五千年前,復(fù)圣三千年前,宗圣一千五百年前,兩者幾乎都相隔一千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