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造橋
經過實際測量,趙剛最后決定把懸索橋和浮橋結合起來。
在河岸兩側打下結實的承重樁,再連接上麻繩做的兩條懸索扶手。
緊接著用七塊長五米、寬一米五的木筏拚接起來,銜接的地方用長勾釘釘牢,再用繩索把扶手和橋面兩個部分銜接起來,這樣就算水流急的時候,也不怕木筏會被沖散。
做完這些,天已經黑透了。
到了第二天,趙剛三人再用之前做柵欄圍墻時就弄好的厚實木板平鋪在銜接起來的木筏橋面上,一座橫跨三十八米的懸浮橋,就算完成了。
兩岸的承重懸索也做了可以調整的設計,隨著河面高度可以上下調節,保證不會被暴漲的水淹沒。
一般情況下,懸索橋浮在河面上,可以讓水的浮力承接大部分重量。
如果河水遠低于河岸,或者高于河岸,再拉升使其懸浮于河面,保證行人通過。
橋做好,趙小袖第一個試行,來來回回跑了好幾遍,滿意得不行。
最讓她覺得驚喜的是橋的兩側加了網,不用擔心自己跑著跑著就掉進河里去。
不過懸索橋的弊端也很明顯,就是風大一點或是水流急一點就晃得厲害。
但和繞路的時長比起來,這點小缺點也不算什么了。
之前去楊樹林要走半小時,騎車快一點也要十多分鐘呢。
現在從橋上過去,只需要半分鐘。
兩家租戶看到這座橋,心里暗暗羨慕,也盼望著可以盡快建設屬于自己的領地。
他們不敢奢望能有13號這么好,只希望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安全堡壘,一家人開心的在里面生活就夠了。
可能是被趙小袖家里又是建圍墻又是造橋的舉動刺激到。
看雪不再下,邱白和王響夫妻兩每天早出晚歸,提前到屬于他們的2號領地上大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