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船若燒,我爹豈不淪為襄樊笑柄?
關麟的話明顯觸碰到了廖化某一根敏感的神經。
這讓他的情緒一下子變得緊張了起來…
他連忙問:“四公子的意思是?”
“我沒什么意思。”關麟解釋道。“我只是覺得,這批船若被燒了,那固然對現在的局勢并無太大的影響,可枯水期總將過去,待得明年漲水期到來,沒了這批船,我爹那賴以成名的水軍,就完犢子了!”
關麟加重語調,“關家軍之所以強,強在其是水戰、陸戰均精通,倘若這些船被一把火燒了,那就無異于老虎被拔掉了牙齒,雄鷹被摘去了翅膀,關家軍會淪為一個最大的笑話!我爹也會淪為這襄樊最大的笑柄!”
關麟的話有些重…
但,這卻是——愛之深,恨之切。
歷史上,在湘水劃界之后,襄樊戰場,有至少二到三年的和平期。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初,關羽才再度開啟北伐,才有了建安二十四年八月的水淹七軍;
有了這一年十月的白衣渡江;
也有了這一年底的敗走麥城。
關麟推測,之所以北伐推遲了三年,襄樊戰場相對平靜的三年,或許有“湘水劃界”的原因,將長沙、桂陽這樣的糧草、軍械重城劃分給了東吳。
導致糧草的積攢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繞不過去的,一定有文聘的那次燒了關羽戰船的行動。
要知道,古代造一艘戰船,需要耗費的時間、人力、財力、物力…是不可想象的。
極有可能,就是因為文聘的這一把火,關羽才被迫拖延北伐。
否則,按照他的性子,怎么可能兩、三年按兵不動,讓襄樊戰場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