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明測字天師蕭風 > 第七百二十六章 王妃失節

      第七百二十六章 王妃失節

          便是父母有過錯之時,為人子女者尚且要盡力維持,何況王妃本就無辜,王子何以不能盡孝?”

          首席大臣道:“父母皆為子女孝道之本,若涉及父母與外人,那自然當維持父母,可此事乃其母辱父,此時焉能提及孝道?”

          蕭風笑道:“誰說其母辱父就不能盡孝道了,中國有個很著名的故事,一個兒子就遇到此事,并且孝道兩全,你可聽過?”

          首席大臣詫異道:“有這么巧的事兒?他母親也做了羞辱父親之事?他還能做到孝道兩全?這怎么可能呢?”

          蕭風嘆了口氣:“是哪個朝代,我就不說了。一個寡婦,拉扯一個兒子,十分辛苦,也十分慈愛。

          當地有個小寺廟,這寡婦常去拜佛,年輕的和尚感慨她孤苦無依,經常開解她,幫助她,兩人漸漸有了感情。

          后來這寡婦常去和和尚幽會,她的兒子一天天長大,也察覺了此事,但卻沒有聲張。

          在寡婦家和小寺廟之間有一條河,一下雨就漲水,寡婦過不去,就只能繞很遠的路,又累又危險。

          她的兒子就偷偷地在河上搭了一個簡易的板橋,方便母親的通行。就這樣,一直到母親去世。

          他兒子埋葬了母親后,獨自一人去了小寺廟,告訴已經不年輕的和尚,自己的母親離世了。

          感謝大師這么多年對母親的照顧,她孤苦伶仃地把我拉扯大,如果沒有大師,只怕她這一生會更苦。

          可雖然如此,你身為出家人,不能迎娶我母親,只能和她茍且,是對我亡父的侮辱,我身為人子,此仇不可不報。

          和尚看見他手里的刀,也明白他來干什么,只是點點頭。他殺了和尚,燒了那座橋,去官府自首了。

          這就是中國很有名的故事:修橋順母意,殺僧報父恩。它完美地詮釋了孝道的復雜性。”

          眾人從未聽過這個典故,一時間竟然都啞口無言,王后畢竟是女人,好奇心最重,忍不住開口問道。

          “那……這兒子最后怎么了,被官府殺了嗎?”

          蕭風搖搖頭:“不知道,據說是沒有。知縣感念他的孝道,網開一面,免了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