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明測字天師 > 第六百六十九章 武裝撤僑

      第六百六十九章 武裝撤僑

      李成梁見狀,也招招手,把自己的喊話官也叫到身邊,準備和對方對話。

      喊話官這個職務(wù),是軍隊里特有的一個官職,級別大概相當于百戶,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職。

      干這個工作的,也要跟著領(lǐng)導沖鋒陷陣,但卻不需要殺敵立功。領(lǐng)導需要的不是他的手,而是他的喉嚨。

      不要往歪處想,此處的喉嚨是正式的用法。但凡是能獲得這一官職的,無不是經(jīng)過多輪選秀的軍隊好聲音。

      能當此任者,要求口齒清晰,嗓門高亢,音域?qū)拸V,聲聞百丈,而且要十分耐用,一口氣狂吼一個時辰不能倒嗓子。

      這種苛刻的要求,別說今天的中國好聲音,就是好聲音的導師也夠嗆,絕對是千里挑一的頂級人才。

      這個官職的存在也十分具有現(xiàn)實意義,兩軍對壘,雙方開打之前總要說些場面話,互相吹吹牛逼。

      但即使在沒有火槍的年代,弩箭的射程也足以超過正常人的交談距離。而且大將講究個風度,不是每一個都像張翼德那樣狂吼不止。

      舉例來說,三國演義里曾經(jīng)多次描寫過諸葛亮在陣前和敵軍領(lǐng)導對話,可羅貫中一定忘了描述喊話官這個環(huán)節(jié)。

      你能想象一個英俊秀美,羽扇綸巾,談笑風生的諸葛亮,會扯著嗓子跟對方吼叫嗎?

      可諸葛亮如果不那么吼叫,對方怎么能聽得見呢?難道諸葛亮會冒險跑到被人家一箭射死的地方去裝逼嗎?

      絕不可能,所以諸葛亮身邊一定也有一個大嗓門的喊話官存在,才能保住坐在小車上罵人的風度。

      沒準他的喊話官還對諸葛亮罵人的話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作,所以氣死王朗搞不好不是諸葛亮一個人的功勞,軍功章也有喊話官的一半。

      此時彼得諾夫的喊話官聽完彼得諾夫的話后,就大喊了起來,用的是蹩腳的漢語。

      “大明的將軍,這是我們羅剎國內(nèi)的事情,你們沒有權(quán)利干涉!”

      李成梁冷冷地說了幾句,喊話官也大聲喊起來,說的是蹩腳的羅剎語。

      “羅剎的將軍,土特部族是大明的‘華僑’,我們是來武裝保護撤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