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明測字天師 > 第三百九十九章 蕭氏族譜

      第三百九十九章 蕭氏族譜

      天時者,要有大的天災饑荒,百姓沒飯吃,就如同遍地干柴,此時有人點火,必將野火燎原。

      大明這幾年雖不算風調雨順,但萬歲英明,戶部得力,深知民以食為天。

      籌劃賑濟,雖有受災之地,卻無必反之地,我說得可對?”

      柯子凡默然不語,其實要說嘉靖朝沒有天災饑荒,那是扯淡,但蕭風穿越過來的時機,卻十分微妙。

      古代天災年年都有,地區分布不同。從記載看,明朝的天災相比其他朝代,更加頻繁一些。嘉靖朝也不例外。

      饑荒程度的描述,在史書中,一般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某地饑。

      意思是老百姓吃不飽飯,個個餓得打晃,但餓死人的事兒不多,還處于法制狀態。

      第二層次,某地大饑。

      意思是老百姓吃不飽飯,餓死了不少人,人口減少不少。還處于文明狀態

      第三層次,某地大饑,人相食。

      意思是老百姓沒飯吃,發生了人吃人事件,已經完全是野蠻狀態。

      第四層次,某地大饑,人相食,易子而食,父子相食,十室九空,百里無人,腐臭千里。

      意思是……這已經不是人類社會,甚至已經不是野蠻狀態,而是滅絕狀態。

      嘉靖朝,達到第三層次以上的饑荒,有三次。其中一次在嘉靖三年,另外兩次分別在嘉靖三十一年和三十六年。

      嘉靖三年時,嘉靖還是個雄心勃勃,精力旺盛的明君,他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穩固自己剛剛接手的國家。

      而后兩次,尚未到來,蕭風卻先來了。他也一定會想盡辦法讓這種慘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