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軍戶匠戶
朝堂上不少大臣就是軍戶和匠戶出身,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嚴嵩要說這兩個職業不好,是很得罪人的。
蕭風看著張口結舌的嚴嵩,轉向群臣,大聲道。
“軍戶和匠戶,是良籍,和讀書人一樣,是朝廷棟梁。既然如此,為何需要強制分類征用呢?”
是啊,為什么呢?大家面面相覷,心里清楚,卻都不敢說。
因為沒好處啊!光頂著個良籍的帽子,其實過得甚至都不如賤籍的人!一干就是一輩子,又看不見前途,誰還能積極上進?
“戶籍分類不是不行,對有罪的人分入賤籍,也沒有錯,但要給人希望!
問題的關鍵在于,如果一個人一出生,就已經失去了前途和希望,那這個人就不會有動力好好干!”
嚴嵩咳嗽一聲:“蕭大人,凡是良籍,都是允許讀書科舉的。
中了舉人,就可以改本人的戶籍,官至三品,就可以改全家的戶籍,怎能說沒有希望?”
蕭風笑道:“軍戶和匠戶的孩子,一出生幾乎就注定了身份,從小是讀書的多,還是學打仗和手藝的多?
指望讀書改變命運,對他們來說,要比民戶的孩子不公平得多。張侍郎,你說是不是?”
張居正就是軍戶出身,對此感同身受,被蕭風一句話勾起心酸,幾乎落下淚來。
“蕭大人所言極是。下官家中為軍戶,親戚朋友也多為軍戶,同齡人中,幾乎無人走讀書科舉之路。
下官的祖父因在遼王帳下當一等侍衛,收入比普通軍戶高些,故而有余力供家父讀書科舉。
家父中了秀才,但始終沒能中舉,因此將希望寄托于下官身上。下官自幼又有些聰慧之名,才得以讀書科舉。
下官十二歲中了秀才,十五歲中了舉人,脫了軍籍,全家大喜若狂,指望下官能再接再厲,為全家脫籍。
祖父多喝了幾杯酒,跟侍衛朋友們吹噓自己的孫子有出息,將來全家脫籍有望,卻被人傳到了遼王世子的耳朵里。
遼王世子將祖父召去,以為他賀喜為名,讓人拿酒給祖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