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為誰背鍋
可關外之地,雖屬大明管轄,但女真各部族和蒙古部族交叉混雜,呼嘯來去,時降時叛,難以穩定。
故而對關外之地,朝廷從不征糧納稅,但凡他們能自給自足,不向朝廷要糧,不搶掠邊民,已是難得。”
蕭風也知道,明朝處于小冰河期,雖然最冷的年頭要等到明末,但現在的天氣也比后世要冷上幾度。
但其實最關鍵的還是此時的農業技術比較落后,抗寒作物比較少,稻麥主糧在東北種植比較難。
加上高拱所說的,大明對整個東北其實是名義上的管轄大于實質上的管理,百姓沒人愿意冒險去東北種地。
辛辛苦苦種一年,馬匪一來全搶完。騎馬的女真人或蒙古人來去如風,就是告到官府也沒用,誰還肯去種地?
蕭風深吸一口氣:“不管有沒有這場大旱,關東之地都必須耕種起來。沒有穩定的糧食供給,游牧民族就不會穩定下來。
不能穩定,就會戰事不斷。關東之地不能成為化外之地,否則久必生亂!如果關東之地歸入王化,蒙古人就被截斷在北邊了。
而且蒙古人和女真人本就是血脈相連的,女真人歸入王化,蒙古人自然也就漸行漸近。”
徐階眨眨眼睛:“蕭大人所說之事,當然是好的。只是實際操作起來,只怕難如登天啊。
關內人過得好好的,誰愿意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關外耕種?關外人騎馬放牧慣了,誰愿意拿起鋤頭來?
關外到處都是游牧民族,他們要搶要殺,大明哪有那么多軍隊去保護百姓,保護耕地?”
蕭風早已經思考再三,此時自然成竹在胸,他不疾不徐的說道。
“第一,各地牢獄中,凡是流刑之人,皆發往關外,以農耕為服役之法。耕種得力者,免罪為民。
第二,各地衛所精簡合并,精簡下來的人,以千人為一衛,遷往關外。發給土地農具,以及武器。
閑時為民,戰時自保,朝廷十年不收賦稅,所得盡歸其家。
第三,招募游牧之民定居耕種,朝廷發給農具、糧種,技科中增加農科分類,派遣農科官員協助耕種。同樣十年不收賦稅。
前三者,皆為鼓勵耕種之法。還要有護農之法,朝廷另要組織騎兵,配發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