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王安業和小郡主不得不說的故事(求月票)
青蘿公主當年的確是為大乾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先皇也的確留下了遺詔,但畢竟數千年過去了,連親王都已經換了一茬,當年的情分還有多少人會認真記著?
名不正,則言不順。
如今的皇室宗親內部,私下里對于安郡王的繼承權也不是沒有非議。只是隆昌帝念嫡長女舊情,又搬出了當年他還未即位時,先皇留下的遺詔,以及他隆昌帝當初繼位時立下的誓言,大家也不能說什么。
但也是因此,宗親內部對于安郡王始終持保留態度,除了青蘿公主一脈的親王和郡王,嫌少有明著站出來支持他的。
不像康郡王那邊,截至目前,明著支持他的親王就已經有兩個,郡王的數量更是比安郡王這邊多了很多。
其二,就是姻親關系了。
康郡王畢竟是嫡長一脈,而嫡長一脈一直以來的聯姻對象,都是當朝二品,三品的頂尖世家,且娶的都是身份較高的嫡脈小姐,跟那些頂尖世家的聯系十分緊密。
而安郡王在這方面就遜色不少了。
雖然青蘿公主一脈這幾千年來也是人才輩出,但畢竟不是嫡長,在聯姻對象上難免就遜色了一籌,二品世家那是基本不用想,大部分時候,就是跟三品世家聯姻。
但哪怕是三品世家,嫁出來的嫡脈小姐,在家族序列上比起康郡王那邊也要遜色一籌,也就是像安郡王這樣的大天驕,才能娶到像公孫清蕊這樣在家族中地位較高,天資又好的嫡脈小姐。
天長日久,兩邊的差距自然也就拉開了。
安郡王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始終不如康郡王,癥結也正是在此。畢竟,朝堂上地位較高的權臣,除了皇室成員外,便是出自這些頂尖世家。
其三,就是個人聲望了。
安郡王此人行事實在是過于低調。
明明他怎么說也是個大天驕,但在他成為準帝子,正式參與進“帝子之爭”以前,在皇室中竟是嫌少聽說他的事跡,大家對他的性格以及行事風格竟是幾乎不了解。
相比之下,康郡王則要高調得多。
在成為準帝子之前,他便已經憑借大天驕的身份以及不俗的戰力,在朝堂以及戰場上闖下了不小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