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王守哲柳若藍 > 第四十六章 守哲之決勝萬里之外(求月票)

      第四十六章 守哲之決勝萬里之外(求月票)

          大乾的版圖能有如今的規模,這九支戰團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因為有三支蒼龍戰團在域外戰場輪值駐守,因此,大乾境內常駐的蒼龍戰團其實只有六支。

          “蒼龍三團”五年前剛從域外戰場輪值回歸,經過五年的休整和補充后,這會兒的他們士氣激昂,精神飽滿,隨時隨地都能大戰一場。

          協助蒼龍三團進行伏擊任務的,還有大乾的主力戰團之二——白虎戰團和犀渠戰團。

          隆昌大帝年輕之時非常好戰,加上他本人有著嚴重的軍力不足恐懼癥,因此大力建設軍隊,甚至不惜推出軍武世家制度,以及被王守哲詬病的軍武執政體系。

          從鎮到衛,再至郡,都是由軍武體系把持,最高執政官也是由軍武體系的人擔任,即鎮守,城守以及郡守。

          這么做,好處就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城稅、郡稅以及國稅,都會被優先用到軍隊建設上,以保障軍隊能夠擁有旺盛的戰斗力,并且可以替代國稅來豢養普通軍團,大大減輕國稅在軍武上的支出。

          壞處就是,軍武把持政事,在地方建設上往往頗為懈怠,即便有心建設,因為要豢養軍隊,剩余的稅款也是捉襟見肘,搞起地方建設來也是有心無力。

          這也是當初太史安康愿意讓王守哲放手折騰的原因。

          郡里財政吃緊,搞不起建設,有人樂意幫忙,他自然樂見其成。反正有軍團武力在手,他也不怕底下世家造反。

          此外,隆昌大帝怕軍武體系手中權力太大,會造成地方上軍武割據,又規定一個衛城城守在崗二三十年就要輪值。

          而沒有長久的利益,人是很難靜得下心來去發展和建設當地的。

          也是因為這樣,如今大乾境內各郡,各衛的發展情況才會搞得參差不齊,發展得好不好基本全靠當地世家自覺。像王氏這樣,樂意投資發展基建的,當地發展得就不錯,萬一遇到那些不干人事的世家,當地百姓活得就比較艱難了。

          也多虧大乾的內閣功能比較完善,監察司監察得還算比較嚴,就算當地世家想靠壟斷斂財,也會有所顧忌,不敢搞得民怨沸騰,譬如當初的慶安左丘氏,堂堂四品世家,在發現自己折騰出民怨之后也是立馬慫了。

          任何國策,都會有利和弊的相對面。

          隆昌大帝的軍武國策,讓大乾的總體武力值變得相當高。

          和平時期雖然看不出什么,但一旦進行全面國戰,哪怕不算域外戰場的駐軍,也可隨時調用四十個正式戰團,十四個主力戰團,以及六個王牌戰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