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保護我方族長等級 > 第六十三章 金沙徐氏!我也要崛起

      第六十三章 金沙徐氏!我也要崛起

          可現在,那些“廢物”突然有用了起來。

          隨著長寧衛洋灰的大量投入使用,河沙的價格屢屢攀升。尤其是平安王氏無論是修建洋灰路,還是修筑洋灰土河堤,亦或是其他的基礎工程,都少不得使用大量的河沙。

          光是供應平安王氏那一塊,就讓金沙徐氏的日子比原來舒服了許多。此外,他們還向東海衛等地區供應優質的河沙。

          金沙鎮似乎一下子變成了真正的金沙鎮。

          隨著經濟逐漸變好,以及雇傭工人的涌入,讓金沙鎮的總人口已達到一萬兩三千了,聽說最近他們還在吸納流民。

          如今。

          金沙徐氏又迎來了一個發展崛起的大好時機。

          因金沙鎮水道縱橫,河灘寬闊又多是碎石灘,一些適合建造水利工坊的地方簡直隨處可見。

          隴左郡的絲綢技術,從種桑養蠶再到將生繭繅絲,以及到最后紡織成素色絲綢,早已經有了一整套熟練的工序。

          但是這一套工序,在繅絲和紡織這兩項上,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和時間。

          這些年來,王守哲與大哥王守信不斷研發改進著繅絲技術和紡織技術。

          你說讓王守哲畫個完整圖紙出來,自然是打死他也畫不出的,甚至一些原理他都不過一知半解。

          但是上輩子大量的散碎知識,以及非常明確的方向性。聯合眾人的智慧,最終還是鼓搗出了相對初級的水車動力繅絲機械,以及水車動力紡織機。

          基礎性的發明創造并不難,難的主要還是一個方向和思路,只要沿著方向和思路摸索和不斷改進,終究還是能成型的。

          (搞發明這一點,老傲比其他作者有更多的發言權,畢竟老傲也有自己的發明專利,并投產及盈利了……)

          所謂的水車動力結構看起來十分簡單,就是大型水龍陣的縮小版和變種。

          在此之前的繅絲技術,用的都是腳踏繅絲車。一人一車,可同時繅三錘生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