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守哲妙計定慶安(求月票)
一路上,青年都沒怎么說話,一直到走到了一個隔間門口,他才掏出鑰匙開了門,說道:“麥種一共有三種,分別是‘四十三號’,‘五十九號’,還有‘二十七號’。你們要買哪種,買多少,訂好了以后跟我說,先預交一半的押金,隨后便會有我們的人把麥種送到你們的莊子上去。貨到付款,錢貨兩清。”
說話間,他還掃了劉慶昊一眼,顯然這話是專門對他說的。
“這……”劉慶昊交易規則倒是聽懂了,關于麥種卻是一頭霧水,“這不同的麥種可有什么講究?能不能麻煩小哥給我講講?”
孫傳學事先也不知道居然會有三種不同的麥種,不由得也看向了青年。
青年顯然早有準備,聽兩人問起,便緩聲解釋道:“‘四十三號’抗病蟲害的能力比較強,就算遇到大規模蟲災減產也不會很嚴重。”
“‘五十九號’成熟期更短,大概要比左丘氏的糧種快一個星期,比我們自家的糧種快一到兩天。”
“至于‘二十七號’嘛,它比較耐澇,就算遇上水患,減產也不會很嚴重。”
想了想,他又補充道:“產量方面,‘四十三號’比‘五十九號’要差一籌,‘二十七號’更差一點,大約少一成,但都比左丘氏的麥種高至少三至四成左右。你們可以根據自家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糧種。”
其實二十七號麥種在王氏內部已經被淘汰很久了。
因為王氏這些年來一直很重視水患的防治,平安鎮已經有快二十年沒遭遇過水患了,“二十七號”這種為了應對水患而出現的麥種,自然也就沒有人種了。
反倒是慶安郡這邊,因為水資源實在太過于豐富,左丘氏又不像王氏那樣注重基礎建設和水患防治,水患依舊是比較嚴重的。直到現在,鎖春江依舊每隔幾年就要決堤一次。
壓箱底的“二十七號”麥種這才重新有了用武之地。
孫傳學和劉慶昊兩人覺得高產,早產,耐澇這三點都很重要,在“五十九號”和“二十七號”之間糾結了很久,最后一合計,干脆每種各買了一半。
因為之前已經有過一次合作的經驗,兩人很痛快地就給了押金,然后懷揣著對未來的期待,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同樣的事情,在慶安郡其他各衛,同樣也在發生。
不同的是,由于各郡的情況不同,所以在購買糧種的選擇上略有不同。有些地區容易鬧蟲災,“四十三號”麥種便賣的比較好,有些地方容易鬧水災,“二十七號”麥種就賣的比較好,但不管是哪個地方,“五十九號”麥種都是賣的最好的,因為那產量最高。
不知不覺間,慶安郡內就已經有將近一小半的世家,為家族購買的糧種被置換成了王氏的糧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