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史從云免費閱讀完整版 > 251、獻俘之路(六千五)

      251、獻俘之路(六千五)

          .......

          他們所走的是大梁城北面大道,并非正門方向。

          皇城靠著大梁城北面,很多官署都設在皇城北面,大軍進出多走北面的封丘門、陳橋驛一段,而不從南面打擾百姓,南面人口密集,是百姓聚居之地。

          這次大軍回來十分突然,史從云所帶的將士人人有馬,速度很快,自從過黃河之后,立即急行軍,到大梁城外時沿途驛站官吏根本沒有消息。

          史從云想要快速入城,于是找幾個將領來邊走邊在馬背上商議,想讓大軍暫時停留在陳橋驛附近,自己親自帶一百人去北門入城,如果能兵不血刃進去,立即控制城門,通知后續大軍入城。

          為了保險,史從云原本想分別派邵季、王仲、王審琦、董遵誨等各率人馬去控制其它城門。

          卻被王審琦制止了,其實事到如今,王審琦等人也早明白他要干的是件什么事了,不過沒有絲毫反對,“大帥,你打仗作事向來計劃周密,以求萬無一失。

          但這種時候某覺得不宜瞻頭顧尾,應該義無反顧。

          北門距離皇城最近,進入皇城就能控制局面,其余各門并不重要,犯不著分神,說不定還會惹出事端,打草驚蛇。

          城外大營還有韓令坤兩萬人馬,是個變數,只有迅速進入皇城,所有事情才能大定,到時候宮里一封詔書,把韓令坤叫入宮中,所有事情都解決了。

          何況就算一時進不去,如今官家不能亂理事,天下誰還敢拒大帥?”

          史從云愣了一下,他其實沒有仔細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對于自己影響力,他作保守估計,這是他行事打仗的習慣,想好最壞的情況,則立于不敗之地。

          現在聽王審琦的話,他突然發現好像是這么個道理,事到如今除了官家,誰還能壓制他?

          當初趙匡胤陳橋兵變時,除韓通一人反抗到底,滿朝文武無一敢反對。

          張永德不說,連李重進也立即寫信要求進京拜見皇帝,結果被趙匡胤拒絕,最后逼得他造反。而符家早和趙家聯姻,所以符家也沒任何表示。

          即便是最終起兵造反的李筠也不是什么忠君愛國,從他的表現看,更多的是覺得自己當節度使的時候趙匡胤還是個無名小卒,現在居然是他當皇帝,心里十分不平衡,不服氣。

          史從云現在的戰功,威望,影響力絕對超過郭威,趙匡胤。

          而且五代這年頭,幾年換一個皇帝,大家心里沒什么忠潔觀念,盼的只是有安穩日子過,有安全感,所以趙匡胤篡位其實非常得人心,歷史上沒有哪次改朝換代是陳橋兵變那么順滑的,每次都血流成河,唯獨陳橋兵變,就一個韓通抵抗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