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帶有史從云名字的小說 > 181、歷史的脈絡

      181、歷史的脈絡

          再過兩年估計他們也快認清現實了吧。

          史從云嘆口氣,這原本是個對付遼國的好機會,扶持女真打遼國,哪怕他們實力不行打游擊也成啊。

          可惜中原這時候也亂成一片。

          遼國對于游牧民族絕對是有跨時代意義的,遼國讓草原政權從部落聯盟時代進入帝國時代。

          以往的草原政權,都是部落聯盟,其實并不團結,每隔幾年要換人來當盟主,一換人大概率就要內斗,內戰。

          和草原民族硬碰硬的只有漢武帝,但那時候匈奴也是部落聯盟,接連被衛青,霍去病打擊之后,他們自己內部就開始鬧矛盾瓦解,一半投降漢朝,幫助漢朝打剩下的匈奴人。

          而李世民對付突厥則更有韜略。

          他在突厥強大的時忍辱負重,忍受城下之盟,隨后利用突厥部落內部矛盾,拉一派打一派,等打倒了一半,再收拾另外一半。

          所以唐朝打突厥那么順利,戰略籌劃功勞很大,這也為初期唐朝保留了國力,是后來唐朝那么強盛的重要原因。

          如果當時李世民直接氣血上頭,不看長遠利益就是要和強盛的突厥來個痛快的硬碰硬,即便能贏,唐朝國力也會大大衰減,就沒后來的盛世。

          李世民個人忍辱負重,清楚的看清天下大勢,明白突厥不可猝除。選擇等待時機,采取分化打擊,抓住合適的機遇出擊,是唐朝打突厥打得順利,唐朝盛世基業穩固的重要原因。

          這點郭榮和李世民一比差太多了,雖然官家希望和李世民一較高下,但他或許有李世民的勇敢,可戰略眼光和忍辱負重上差距還是很大的。

          且不說當下大周當下根本沒有當時唐初那樣的實力,官家連看清天下形勢,先整合南北壯大自身,再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出擊打擊遼國,而不是隨意的賭一把國運的耐心也沒有。

          符皇后的傳記中說郭榮易怒,嗜殺,這可能與他性格有關,他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

          歷史上的他連南方都還沒完全收拾清楚,南唐、西蜀、北漢、吳越、武平、南漢等都還在的情況下,就不顧眾將集體反對,再取得霸州雄州后一意孤行要急匆匆要北上幽州,和遼國開大站之端。

          戰略上,這時候和遼國硬碰硬即使運氣好慘勝也是輸,斷送了一個國家的未來。

          當前遼國也不簡單,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草原帝國。

          其歷代國主因為仰慕唐朝的強盛,采用漢化改革,把國家從部落聯盟國家轉變成了帝國,更有效的整合全國力量,這是他們強大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