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宿命
“無所謂,我不需要他們拜。”史從云道。
這話頓時讓老爹和旁邊的將領都遲疑一下,臉上浮現憂色,史從云心思縝密靈活,見他們這表情頓時知道他們擔心什么,隨即笑道。
“知道某為什么在蜀國,江南,荊楚那些地方喜歡放戰俘嗎?”
眾將搖頭。
史從云停下腳步,認真給他們解釋:“兩個理由,第一,蜀國、江南、荊楚這些地方比較弱小,不足以威脅我們大周,放些人回去也無妨,反而能傳揚我軍威德,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二,這些地方歷經大漢四百余年,大唐三百年,對中國認同度很高,待到以后大軍一到,他們回歸中國順理成章,所以這些地方不宜多殺,二十年后必是一家子民。”
“大帥高瞻遠矚。”
“大帥想事情向來想得那么遠,某就想不到,只想殺敵。”眾人七嘴八舌圍著他說。
而史從云則把目光看向不遠處的遼軍戰俘,“不過遼國就不一樣了。其一,遼國如今強過我們,而且他們還沒有后顧之憂,不像我們,出兵往北一次,既要重兵防備太行山一帶,還要安撫江南、蜀地,處處掣肘。
對于他們,首要做的就是削弱實力,弱其國力首在......殺人。”
最后兩個字,史從云咬得很重。
說著他收起笑臉,神色變得嚴肅起來:“諸位,當初秦國一統六合,共殺兵一百一十多萬,經白起之手殺九十余萬,但最只留下一個殺神屠夫的惡名,所有的美譽功勛都留給秦王。
后人會記得秦王功績,稱白起為屠夫殺神。
但若白起不殺,六國不被削弱,最終不可能有秦國的功績,史書故事總說王侯將相的權謀,可到底還是實實在在的殺人最為有用。
所有功績大業,必是血流成河的.......”
說到這,史從云也無限感慨:“但很多時候代價是必須的。
究其根本,蓋因人性本就惡多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