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史從云 > 351、兵不血刃

      351、兵不血刃

          在唐朝詩人的詩里,昔日云中郡的繁榮富裕只能作為一種追憶。

          唐朝時,北方突厥等游牧民族崛起,屢有內犯,唐王朝于是駐軍于雁門山巔,于制高點以鐵裹門設關城,常駐戍卒防守,慢慢便有雁門關,也就是如今的雁門關關城。

          到北宋雁門關更是成對抗和抵御北方契丹的重要關隘,家喻戶曉的楊家將故事就在雁門關附近。

          此時抬頭遙望去,遠處關城漫長,位于山頂,外圍城墻足有五里地左右,全建在山勢最高的地方,把上下的道路扼守死,無論哪邊想要到達城下,從南坡也好,北坡也好,還要爬一大段狹窄山路。

          而關城里視野開闊,俯視南北,還能供大量人員生活生產。

          這里一看都令人頭疼,這樣的關城肯定難打多,首先是視野太好,居高臨下俯瞰南北山麓。

          其次就是關城很大,能夠長期駐扎大量人馬,這點和南方的很多險關還有區別,如劍門關,嘉萌關,清流關等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關卡是險要,卻難稱雄關,險關是沒法長期由大量人馬固守的,也不適合高烈度戰爭對抗,

          對敵人險,對自己也險,沒法大量駐軍就注定戰爭潛力有限,無法支撐高烈度戰爭。就像劍門關,歷史上從北路入蜀的戰例非常多,但號稱天下第一險關的劍門關卻很少能起關鍵作用,無法阻擋北面軍隊入蜀。

          雁門關這樣的雄關就不同,這山頂上建造周長五里多的雄偉關城,加上外圍山坡的耕地,險要只是其一,其二則是長期駐扎大量士兵在這生活不成問題,必要時還能增兵。

          能夠長期駐守大量軍隊,就能應對高烈度戰爭和長期對抗,因此便能改變整個國家的戰略格局。

          如果把防線從河東中南部推到雁門關外,防御契丹人他只用從前十分之一的兵力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關鍵還省錢啊!

          所以他早想拿下雁門關了。

          不過現在,雁門關還在遼軍手中,城頭到處是遼兵身影,是耶律沙前軍經過雁門關時留下守衛的部隊,加上后來趕來集結,聽說南面戰局不敢南下,等候在這的遼國部族軍。

          根據耶律沙的說法,這些人加起來大約五六千,如果他們真拼死據守山頂雁門關城,五萬大軍也難打上去。

          史從云押著耶律沙等人,讓耶律沙挑選一個心腹去聯絡城頭的遼兵。

          耶律沙照做,之后找了三個親兵,舉著雙手靠近城墻去與城頭遼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