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對論+焦灼戰事
史從云平時說話最多的就是家里人和王仲、邵季,這些人親近歸親近,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文化,見識少,讀書少,有些話聊不來,聊起來他們也不懂。
李谷就不一樣,飽讀詩書,見多識廣,還是實干派文臣,很多觀點見識都令他眼前一亮。
比如在高平討論古時秦趙兩國的高平之戰,在太原討論三家分晉,這些東西老爹史彥超和邵季、王仲他們可一頭霧水,什么跟什么?
而李谷大概也是覺得軍中都是大老粗,能懂歷史,懂點文化,還有點見識,在枯燥疲乏的趕路途中談談笑笑的人居然只有他這么個小輩。
......
“你覺得如何?”
甚至經過十幾日的相處,李谷連打太原這種大事也會問問他的見解。
史從云騎在馬上,“這樣的天下大事,哪是某能懂的。”
李谷道:“就是隨便說說,但言無妨?!?br/>
史從云開口:“我覺得關鍵不在北漢,在遼國?!?br/>
“遼國?”李谷想了一下,隨即說,“遼國大軍于高平,與我大周軍隊對壘交戰的膽氣尚且沒有,北漢一敗便倉惶北遁,不足慮也,他們不會管北漢死活的?!?br/>
隨后搖頭笑笑,便不準備與他多說了。
史從云感到輕視,心里不舒服,加上對李谷脾氣的把握,覺得他不是會因言語而記恨人之人。
于是便反駁:“李相公,以某薄見,遼國確實才是此戰大患。
北漢就好比遼國的一條獵狗;
高平一戰,遼國把狗放出去,想趁著官家新繼位撈一把,想著如能逮到獵物,他們趁機插手分一杯羹,若抓不住就作罷。
某看來對遼國而言北漢受點損傷也無事,反而更好控制。
可如今我大周兵圍太原,是要一棍子打死他們的好狗,遼國就不會坐視不理,遼國希望北漢弱,卻不盼著北漢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