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書
或是危急時刻官家郭榮手持大寶劍身先士卒帶頭沖鋒,斬殺兵北漢第一猛將張元徽重振士氣之類的......
但不管如何,經此一戰,官家郭榮聲威大震,周朝許多人都對大周更有信心,更有歸屬感了。
而鄭縣外的史家宅院,如今更熱鬧,很多人都來拜訪,沾親帶故的,甚至沒有關系的也找各種理由來,還有許多鄭州附近的達官貴人。
如鄭州刺史,鄭縣縣令,鄭州州兵都統李全等等......
來了一批又一批,這么幾個月,權貴人家早把消息摸透摸清了。
雖然后來宋人寫的史搞得好像高平之戰首功是趙匡胤和張永德,但人們可不傻,特別是那些明白功勛爵位的權貴,明眼人一看官家的封賞就明白誰是首功。
對于將領,按理說一般是班師回朝之后才封功行賞的,可此戰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龍捷軍右廂都指揮使,鄭州防御使,行營先鋒都指揮使史彥超。
高平之戰后,官家立許其建節鎮國軍節度使!如此重賞,足見當時官家有多高興。
建節啊!那是多少武將的夢想。
自從唐末以后歷經數朝到,節度使的權力已經削減很多,除去邊關要地,節度使一般都是遙領,既只有官身俸祿,并不會真的出鎮地方。
不過卻依舊是眾多武將期盼的終極榮譽,武將圈里人人追捧,許多名將奮斗一生,為的就是能建節光宗耀祖。
結果史彥超高平一戰直接戰場上建節關中。
精明人都明白史彥超肯定是高平之戰中立了大功勞,官家器重又高興,還沒班師就許諾鎮國節度使,班師回朝后還會有恩賞。
于是,找著各種理由、關系上史家拜會的人頓時絡繹不絕。
這可忙壞了顧英和趙矜。
顧英武人家庭出身,也只是普通人家。
趙矜典型的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直到被先皇許給史彥超。
兩人一時慌了手腳,不知道如何應付這種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