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李衛東最后做了什么決定 > 第369章 我應該在車底,不應該在車里

      第369章 我應該在車底,不應該在車里

          以王秘書X辦秘書的身份,想要打聽一個人的具體情況,還不是輕而易舉。只需一句話,地方上就會將李衛東的詳細資料以及發家史,傳真到王秘書這里。

          更何況李衛東是要來參加經濟學家座談會的,這是智庫性質的會議,又有領導出席,參會人員肯定要被驗明正身,調查十八輩的祖宗,甚至國安人員介入都是正常的。

          李衛東這一路的創業史,也算是頗為傳奇了。

          企業家創業的故事有很多,每一個知名企業家的創業經歷,都足以拍成一部又臭又長的連續劇。

          八十年代的創業故事,很多都充斥著個中投機倒把、或者空手套白狼的因素。

          比如找關系走后門倒騰生產物資,比如扛著麻袋往返于陸港之間倒賣家電和電子產品,這種倒買倒賣的手段,讓很多后世的大亨掙到了第一桶金。

          像是罐頭換飛機,更成為了空手套白狼的經典案例,即便是幾十年后依舊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到了九十年代,創業的故事就充滿了忽悠的因素。

          大鍋煮個王八賣湯可以強身健體,喝了以后人人都是東方神鹿!

          紅糖水配點山楂茯苓就可以補腦,喝了以后傻子都能變聰明,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高考了!

          白砂糖混點的益生菌可以包治百病,甚至連水變油這種低智商騙局都有人信。

          李衛東的創業傳奇與這些案例完全不同,他的發家致富靠的是生產和創新,靠的是真正有用的產品。

          雖然過程當中也使用了很多并不正義的手段,但不可否認的是,李衛東是一個實業家,依靠制造業來發家致富。

          王秘書介紹完畢之后,老者對李衛東的興趣又增加了幾分,他聽過許多發家致富的故事,其中有很多都是一夜暴富,像是李衛東這種踏踏實實靠制造業打天下的,還真沒有幾個。

          更何況今年的李衛東只有二十五周歲。

          只聽老者開口說道:“聽你這么一介紹啊,我對這個小伙子更感興趣了,才二十五歲啊,這么年輕,就能創下這么一番事業,了不起啊!二十號那個座談會,就請他過來吧,我也想見見,咱們國家的年輕企業家是什么樣子!

          “領導,參加那個座談會的可都是知名的經濟學家,安排一個做生意的進來,那些學者會不會有意見?”王秘書試探著問道。

          老者卻笑了笑:“經濟學家是搞理論研究的,企業家是搞實際經營的,任何理論研究,最后還不是為了服務于實踐么?而且經濟上的事情,理論和實踐很多時候都是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