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重生之似水流年同人 > 第52章 徐小倩的故事

      第52章 徐小倩的故事

          在六七十年代,藥廠曾經(jīng)盛極一時,僅次于紡織廠,是尚北效益最好的國營單位。

          只不過,到了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進口藥和西醫(yī)的“洋配方”蜂擁而至,使得藥廠逐漸沒落了,最后消亡在浪潮洶涌的年代。

          倒不是藥廠的產(chǎn)品落后,實在是大勢所趨。

          在那個年代,改革開放的中國全面打開國門,扯掉遮羞布。引入西方市場經(jīng)濟思維的同時,也鼓勵國人走出去。

          不得不說,我黨的這份魄力,古今罕有,成就了四十年后的大時代。

          但,有利也有弊。

          這同時也造成那個時代國人的極度不自信,甚至可以說是極度崇洋媚外。

          二十年后的年輕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公知人人喊打,國民自信無比高漲的年代。生來就該愛國。

          但是,齊磊成長起來的那一代卻是正好相反。

          說的過分一點,崇洋媚外在八九十年代那個時期,可能都不算是個貶義詞。

          精日、精韓、精米的遍地都是,恨不得非洲都比國內(nèi)強。

          你要站大街上喊一句,“米國有啥好?還得呆在我大中華!”路人的第一反映絕對不是你愛國,而是你沒本事,出不了國才在這酸。

          真的,一點都不夸張。

          那個時代,多少國內(nèi)的大學生、精英人士,寧可去米國刷盤子也要出去。

          多少在日韓打黑工,做著最低賤工作的國人,只要回來,那就是人上人。

          那個時候,凡是國外來的就都是好的,無論是人,還是物!

          哪怕是賣給你十倍、百倍的價格,那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