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秦究
“況且增減也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四個月加8人,六個月加2?這種加法太亂了,毫無規律。”
于聞“噢”了一聲,差不多明白了。
吳俐又伸出第三根手指:“還有最后一個問題——項目中途更換過地方。”
“什么意思?”游惑問。
“大概第5個月左右,大伯通知我換了一處實驗室。到第二年年初,又換過一次。最后一次直接搬到了國外。”
當初的吳俐感到奇怪,這種搬遷已經算得上頻繁了。
“而且兩年下來,所謂的治療方案幾乎停滯不前,至少我沒看到什么實質性的進展。”吳俐說:“我當時隱約覺察到,整個項目都有一點問題。比起研究治療方案,他們更像在躲什么東西。”
就好像……一邊保護那些病人,一邊躲避著什么。
“搬到國外之后,我就沒再繼續參與了。”吳俐說,“但因為那些疑惑和問題,我一直查找相關的資料,也格外注意大伯的情況。三年下來也有了一點眉目——十多年前,我大伯作為醫學方面的專家顧問,參與了某個聯合研究項目。結合現在的情況來看,應該就是這個篩選性質的考試系統。參與的主要開發人員既有國內專家,也有國外的。我曾經見過合照。”
“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像人工智能突然有了接近于人的思想。出于懲罰或者自我保護的原因,它干擾了一些人的大腦記憶,我的那些觀察對象就來源于此,他們不記得任何與系統相關的事情,這就導致大伯以及其他相關人員有點無從下手。”
“我后來發現,大伯這幾年其實很緊張。因為曾經的主創人員頻繁有人出事,我一直在想,是不是那些人也被系統拉進來了。小楊有跟你們提過我和她是怎么被拉進來考試的么?”
游惑點頭:“在你大伯家。”
“對,從他書房出來的時候。”吳俐說:“我后來一直在想,會不會是系統拉錯人了。它想拉進來考試的不是我和楊舒,而是我大伯。我倆只是撞在槍口上了。”
“不一定。”游惑說:“也許它想拉的是你和你大伯兩個人。”
他忽然想起154曾經說過的話,他說考試系統的篩選條件是“危險的人”。也許最初的定義是一些能被部隊吸收的偏才,但隨著系統失控有了自主意識,它對“危險”的定義也會有變化。
創造它的人總是最了解它,包括優點,也包括弱點。
對系統而言,這些人都是不定時·炸·彈,都是活生生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