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東京文藝時代 > 第四百一十三章 院線改革?巖田監督的好算盤

      第四百一十三章 院線改革?巖田監督的好算盤

          我們中國的工廠,有時候根本就是一個城市。

          是先有了工廠,才有的城市,這種模式還不少呢。

          如此多樣的,各種電影院,別說管理了,就說票房,那基本上就是他們說多少就是多少。

          為了能夠維持經營,為了能多賺錢,電影院上報票房,那全是往少了報。

          不要考驗人性,他們根本就不管制片商的死活。

          要說,《少林寺》這部電影的制片商還不錯,這是香港的銀都電影公司。

          其實,這家銀都,市國資的正兒八經的國有企業。

          所以,電影院方面就更加的有恃無恐。

          反正是國有企業搞的,那大家還不是自己人嗎?

          你多我少的,何必呢,最好是我多你少。

          如此一個情況,這電影市場就出現了以賣拷貝為主的交易模式。

          簡單而言,制片方也不傻,他們知道電影院會瞞報票房。

          干脆吧,一口價,你們從我這兒買拷貝。

          一般一個拷貝是定價1萬塊,有的比較好的,可以競價,比如一些香港電影。

          巖田武記得很清楚,《大話西游》當初在中國大陸上映,第一上映城市是沈陽,是被當時的光陸影城以30萬的價格買下的拷貝。

          但,事實上,在沈陽票房很火爆,可這部電影還是在大陸票房失敗了。

          這里面就有其他的事兒了,比如多拷貝幾個,自己搞盜版,或者,依舊是隱瞞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