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問劍 > 第五十六章 心碎

      第五十六章 心碎

          “我來吧。”

          宋紹元鬼使神差地舉了下手,他與嫵媚無限的尤都知對視一眼,連忙喝了口酒,掩蓋臉龐漲起的微紅。

          平康坊雖然是風月場所,但純粹的風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更多的仍是官宦士人的宴席酒會。

          楊域所說的律錄事、觥錄事,都屬于一種名為行酒令的游戲。

          律錄事即為裁判,往桌案邊一坐,開始“宣令”,也就是今天酒令的規則——自恃學問的士子經常行“律令”,即作詩。

          或即興賦詩,或指物賦詩,或按日歷、季節賦詩,或以景物雙關賦詩,一人一句,接不下去或者接的不好的,

          就得按律令裁判的要求,罰酒一杯。

          比如第一個人說“秋月圓如鏡”,第二個人對“秋風利似刀”,第三個人對“秋風輕比絮”,第四個人對“秋草細如毛”。

          不同律令的難易程度相差巨大,這種“命題聯句以詠秋物”,算是最簡單的,稍有水平的文人都不屑于行這種酒令。

          最難的酒令,要求每一句都必須引經據典,嚴格押韻對偶,并且與在座的人事密切相關。

          這就要求作為律令裁判的都知名伶,需要有極高的才學與情商,能瞬間判斷出每一句是否附和規則、是否應該罰酒。

          某種程度上,能夠被稱為都知的名伶,其才學已經超越了九成九的士子,就算是去考科舉也沒什么問題。

          “說起酒令,兩百年前虞初還有一件趣事。當時還是紈绔少年的蘇子放蕩不羈,一老者看他不慣,在宴席上與他對飲酒令。

          老者嘲笑蘇子‘長安輕薄兒,白馬黃金羈’,

          兩句詩分別引用了賈至《春思二首》、寒山《詩三百三首》里的原句。

          而少年蘇子則回應‘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丑’,同樣也是從《詩三百三首》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意化摘句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