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辭官

      趙含章:“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個有錢拿,一個沒錢拿。”

      趙程愣住,好一會兒才道:“如今朝廷很得民心,只要各學堂和衙門與民細細解釋,我想他們愿意不收錢也要將道路、橋梁和水利修建好,既然都要百姓勞累了,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為難國庫和地方衙門呢?”

      “現今國庫和地方衙門都沒錢,他們要支付給民工的錢財也是要從賦稅中來,而賦稅又從民出,”趙程覺得趙含章這樣左手倒右手,繁雜了不說,還平白耗費了朝廷官吏的人力資源,所以他提議道:“你可征發勞役,但減免一定的賦稅。”

      這樣,減免的賦稅留在百姓家中,就相當于是出給他們的工錢了,還省了一道上交衙門的過程。

      別看交賦稅只是一道流程,這一道流程里的花銷可大了。

      需要衙役去收賦稅,運輸,入庫,然后匯總,送往京城的,留在本地的,再出庫放到各段,最后才按勞分到民工手上,每一步都需要人力,都會有損耗。

      在趙程看來,這部分損耗是可以避免的。

      趙含章聽明白了趙程的意思,其實他想的沒錯,像他提議的那樣操作的確可以減少損耗,百姓也有益處;

      但,流通起來創造的價值會更高,自然,損耗擴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打工拿到工錢,和朝廷減免賦稅讓家里多余留一些糧食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樣,這種心理差異帶來的消費觀念也會完全不一樣。

      而且,趙程他太理想化,誰能保證,這樣操作的損耗就比把賦稅轉一圈當成報酬發給民工少?

      最最重要的是,不是所有的役丁都會來應征民工,也不是所有的民工都是役丁,他們要給敢闖敢沖和勤奮聰明的人留一條晉升之路。

      誰能說這不是一個機會呢?

      可是,她要怎么和翩翩君子似的程叔父講明白這種東西呢?

      趙含章想了好一會兒后扭頭和小皇帝說:“陛下,我看學堂新列的學生應讀的書單中有幾本書的內容有個別相重,且我看學生們年紀都不大,沒必要過于壓迫其學習的時間,不如減少一個書目,命太學博士新編教材,以后可減少這樣的情況發生。”

      “除書外,學生的禮樂射御也不能落下,當增加這些偏重,不如給他們多添加一趟禮樂?”

      小皇帝無可無不可的點頭。

      趙含章笑道:“陛下的課也跟著他們改一改吧,減少一趟儒課,增加一節禮樂。”

      小皇帝微微精神了一些,頷首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