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九章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第九章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德意志的三十八條關稅,使境內交通陷于癱瘓,他們無異于把一個人的手腳捆緊,不讓血液流動,只有廢除內部關稅,建立一個全聯邦的統一稅制,才能恢復國家貿易和民族工業,也有利于勞動階級。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德意志關稅同盟之父,《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的挑戰者,他的一生堪稱傳奇。(這里一直用全名,是為了和后面的音樂家李斯特區別開。)

      1789年8月6日,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羅伊特林根接受了洗禮。

      (通常嬰兒出生當天進行洗禮)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出生在一個工匠家庭,他父親是一名有名的皮匠。他的學生時代還要兼職制皮學徒,幫他父親工作。

      但很快他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華,并且通過了符騰堡王室的財政官員考試,成為了一名政府文員。

      在政府工作幾年后,由于工作能力優先被送入大學成了一名教授。

      誰也不會想到這僅僅是他開掛的人生的開始,之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離開大學,成為了符騰堡工商聯合會會長。

      在這之后他又成為了符騰堡的國會議員,此時他剛剛年滿三十歲。

      之后他離開了符騰堡,前往新大陸(美國)。在美國建設農場,開辦報紙,并且開辦了一家鐵路公司,最后用賺到的錢購買了一座礦山,還在閑暇時編寫了《美國政治經濟學大綱》。

      在之后甚至被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任命為美國駐德意志聯邦總領事。

      1832年他回到符騰堡,開始勾畫一個涵蓋全德意志的鐵路網。

      但他的全國鐵路系統計劃,由于封建割據和資產階級的狹隘的惟利是圖本性失敗。

      最后只得到了一條全長115公里的閹割版鐵路,從萊比錫到德累斯頓。

      弗里德里希為了建設鐵路和別人一合作開了一家股份公司,只不過本應屬于他的股份,被向他保證“萊比錫人”不同于“美國佬”,德意志人不騙德意志人的兩個朋友騙走了。

      兩個騙子讓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確信,當時剩下的事情不過是走走程序而已,故而他沒有在契約書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