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七十五章 種棉花的毛熊

      第七十五章 種棉花的毛熊

      當然其中也有政治因素的考量,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俄國在經濟上的窘困。其實俄國的棉花論質量遠遠比不上美國和埃及,但勝在量大管飽。

      而且弗蘭茨之所以會不遺余力地幫俄國,除了政治上需要盟友這個原因之外,那就是俄國的工業幾乎是個空白,他們消耗不了這么多棉花。

      這個時候開放貿易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于是乎奧地利就可以從俄國進口棉花再賣給俄國人。

      向奧地利出口棉花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俄國的重要產業,但他們的紡織業也基本完蛋了,這便走完了經濟殖民的第一步。

      不要覺得荒謬,歷史上還發生過歐洲商人在俄國收購小麥,然后磨成面粉再賣回去的案例。

      其實在南俄、黑海、高加索地區推廣棉花種植,還有助于俄國穩定國內形勢。畢竟反抗軍也是要吃飯的,餓著肚子就是再野性難馴的人也硬不起來。

      當然沙皇自己能不能想到這一層,會不會這么做就無從得知了。

      和奧地利之間的貿易確實會給俄國帶來可觀的收益,但更多是政府和貴族的收益,甚至農奴的生活都有可能得到改善,但是商人和資產階級卻不一定會獲利,反而有可能由于奧地利商品的大舉進入而一敗涂地。

      在俄國種植棉花成功之后,奧斯曼帝國也必然加大棉花的種植面積。

      同時隨著貿易的發展,海峽對俄國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這就讓近東地區的兩大集團矛盾更進一步加深。

      “天啊,卡爾。你真是我的救星!和你比起來,我的手下那些文官全都是笨蛋。真該把他們全送去西伯利亞挖土豆。”

      如釋重負的尼古拉一世終于忍不住說出了真心話。在他的眼里,只有軍人出身的人才是最值得信賴的,比如俄國外交大臣這個舉足輕重的職務就是有著軍隊背景的涅謝爾洛夫來擔任。

      “陛下,您過譽了。俄羅斯與奧地利本就是神圣同盟的盟友。哈布斯堡和羅曼諾夫家族之間的友誼更是源遠流長,所以我們理應相互提攜才是。”

      雖然都是客套的場面話,但是卻說到尼古拉一世的心坎里了。后者一向都是非常喜歡聽這種禮節性的客套。

      再加上之前的禮品,讓這位歐洲憲兵的領導者更加堅定了維護與鞏固俄奧同盟的決心。

      之后便是一位軍事愛好者和專家的互動環節,尼古拉一世向后者咨詢了很多相關方面的問題。

      而作為一名優秀的統帥,卡爾大公自然對時局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俄國應該盡可能地揚長避短,避免與海上強敵進行正面作戰,而是應該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同時從陸上出擊。

      一來是將俄軍龐大的兵力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二來則是盡一切可能地削弱敵方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