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前行

      (之前的劇情里,俾斯麥到過維也納。)

      維也納,美泉宮,弗蘭茨對于阿佳妮的暗殺提議不置可否,安德魯伯爵只是一個小人物,他的生與死對全局幾乎沒有影響。

      外萊塔尼亞幾乎和內萊塔尼亞脫節了,當薩格勒布線和錫比烏線開通之后,它會淪為徹底的國中之國。

      (薩格勒布是克羅地亞中心城市,薩格勒布線是環匈牙利南線,北線的布科維納線已經竣工,剩下的就是東線的錫比烏線。

      肯定有人問為啥沒有西線,因為西邊是奧地利本土。)

      弗蘭茨審閱了一下關于最近國內商品預售情況的文件,發現啤酒的銷量遙遙領先甚至到了可能會威脅到糧食安全的程度。

      慶幸的是英國忙著拋售的農產品,最后還是到了自家手中。只不過價格嘛,還不如他們進價所付的花費。

      未雨綢繆的弗蘭茨還以本國教會的名義購買了一批糧食偷偷運到了愛爾蘭島上,以應對可能爆發的危機。另外教會還在緊鑼密鼓地向當地秘密輸送宗教人才,此時愛爾蘭島上僅有的一百多座天主教堂,其中已經滲透的就多達100座。

      其實這些被派往愛爾蘭的神職人員并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任務是什么,他們只是被告知要應對可能出現的災禍。

      “因為一個無法確定的預言就犧牲幾百上千人數年的時光,這太神圣了。”

      當然,也只有信徒才能干得出來這種事情。

      大多數神甫都覺得預言中所謂的“災禍”就是貧窮,因為他們大多來自奧地利的富裕地區。雖說窮人遍布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但是愛爾蘭人的貧窮依然超乎他們想象。

      “他們沒有床,沒有被子,只有稻草,那些房屋比馬廄還要簡陋。那些發酸的土豆在我們的國家只配喂豬,那些草籽和樹皮混在一起的糊糊,讓我的嗓子像被刀割一樣疼...”

      “很難想象一個民族居然可以如此頑強且卑微地活著...”

      “這是一片文化的沙漠,幾乎沒有人識字,他們說自己信仰上帝,但是卻不知道圣經的內容...”

      “愛爾蘭人沒有土地,幾乎所有的土地都屬于外來者和他們的仆人...”

      “這里的人整天都在睡覺...但和英國人說的不同,他們并不懶惰,只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節省能量...”

      這便是第一批到達愛爾蘭的奧地利教士們的感受。這些神職人員得到了“好心人”的饋贈,但他們不太清楚自己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