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一百三十章 海地和多米尼加(下)

      第一百三十章 海地和多米尼加(下)

      海外的殖民地也相對平穩,并沒有發生大規模暴動或者出現分離主義政府。

      西非的黑人土著倒是發動了幾場起義,但是能造成的破壞有限。

      而且弗蘭茨并不打算直接插手多米尼加的內部事務,以及其與海地的戰爭。至少不是現在....

      1844年,香港。

      滿清兩廣總督兼欽差大人耆英剛一上岸就受到了英國公使璞鼎查的熱烈歡迎,因為兩人的關系確實不錯。

      耆英對于英國公使璞鼎查可謂是畢恭畢敬,一改之前滿清官員對待外國人的蠻橫態度,甚至還收了后者的兒子為養子。

      同時為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耆英還贈送了一只金手鐲給璞鼎查,并與他交換了夫人的照片。

      這在當時普遍重男輕女的東方可謂是一大新聞,拜與英國公使的這層關系所賜,他也成為了在英國報紙上出鏡率最高的清朝官員。

      耆英之所以會這一趟目的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說服英國人出兵剿滅南洋叛匪余孽。

      要說請大英出兵這事,還是軍機大臣穆彰阿提醒道光帝的,此所謂“借刀殺賊”。這位穆彰阿大人是道光一朝第一權臣,罷免林則徐就是他的手筆。

      只不過派耆英說服英國人出兵這事,穆彰阿沒給前者一兩銀子的賄金,只是給了一封國書,但卻不是割地或者通商協議,甚至主體都不是清朝。

      而是一封蘭芳呈給大清的國書,里面的內容就是獻地于大清,愿稱“臣”,而非“藩”。

      然后還附上一封大清的國書,大意就是英國若愿意出兵剿滅南明逆賊,大清愿將蘭芳贈與大英帝國,以結萬世之好。

      這離譜的計策背后的終極邏輯是什么呢?對于曾經向不列顛提議要納維多利亞女王為妃的道光皇帝,哪怕是提出再離譜的提議都不會讓白廳老爺們覺得離譜。

      但并不是穆彰阿等人不想出錢賄賂,而是道光這個摳門的家伙。

      作為軍機大臣的穆彰阿自然知道皇帝什么性格,但是事情又不能不辦,于是乎便想到了這個一石三鳥之計,“強夷”、“逆明”、“刁民”一鍋端了。

      一聽說不用花錢,道光帝立刻大贊“此計甚妙!”,其他軍機大臣一看陛下都拍板了自然也就以“吾皇圣明”收場了。

      可是到了兩廣總督兼欽差大人耆英這里可就不那么好辦了,這個家伙實際上畏洋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