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三十九章 戰爭結束

      第三十九章 戰爭結束

      錫克軍的炮擊給英軍造成了明顯的混亂,好在亨利·哈丁早就見過比現在更糟的局面。

      英屬印度軍隊雖然士氣低下,軍紀渙散,但僅僅是守城的話,還是沒什么大問題。

      當然這也和亨利·哈丁爵士一直在前線鼓舞士氣,以及督戰隊手中黑洞洞的槍口密不可分。

      在戰爭開始四個小時之后,錫克軍率先停火,這當然不是因為午休時間到了。

      而是金達皇后的特使(督軍)覺得這樣打太浪費錢了,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兩軍帶了近四百門火炮,那打的可都是錢啊。

      自從吉蘭特·辛格駕崩之后,錫克帝國的財政收入便直線下滑。

      這倒不是因為上師垂青先皇,而是他們這些后輩實在不當人,不到五年時間就葬送了前人五十年打下的基業。

      (上師是錫克教體系中的神。)

      到1845年時錫克帝國的財政收入已經下滑到不足1000萬盧比,國庫更是連三十萬盧比都湊不出。

      不過比起停止炮擊,錫克軍接下來的操作才堪稱睿智。

      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兩人對戰爭的理解,用三個字來形容差不多就是“框框A”。

      其實接下來的戰斗單就場面來看還是很宏大的,漫山遍野的錫克軍朝著那已經有多數坍塌的英軍要塞沖去。

      尤其是那震天的戰鼓和震耳欲聾的吼聲,讓正在搶修要塞的印度人都恐懼不已。

      錫克教沖鋒的陣形則是呈傳統的倒“品”字型,這種戰術又被稱為牛角陣看起來同樣極有氣勢。

      只不過沒法細看,因為很快陣型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混亂的腳步和嘈雜的聲音。

      最離譜的是騎兵居然和步兵,以及民兵一同發起沖鋒,即便是前者收著力也很快就脫離了沖鋒的隊伍。

      然后這些騎兵就成了守軍的靶子,實際上亨利·哈丁臨時修建的城墻并不高,大概只有1.5米高,0.4米寬,而且大多是用泥土和磚塊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