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五十五章 香濃河畔的愛爾蘭人

      第五十五章 香濃河畔的愛爾蘭人

      愛爾蘭島上的居民同樣很不好受,馬鈴薯晚疫病的影響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由于土豆產量的減少,其他農作物的價格瘋狂上揚,那些本來還有少量積蓄的家庭發現自己根本就買不起那些昂貴的作物。

      弗蘭茨讓教會留在愛爾蘭島上的糧食只能減輕他們的負擔,無法救活所有人。

      于是乎便有人盯上了那些地窖里的東西,一部分人將其據為己有真正改變了自己的“身份”和“命運”。

      但代價是獻祭村子里的其他人,這一刻人性的丑惡展露無遺。人們相互搶奪著地窖里的東西,村子和村子之間,村民和村民之間,血腥而殘酷。

      結果便是讓弗蘭茨之前的布局全部化為烏有,人們非但沒有因地窖里的東西而受益,反而是造成更加劇烈的損失。

      這是弗蘭茨始料未及的,他將一切想得太簡單了。

      實際上在沒有人約束的情況下,想要做到同舟共濟是很難的。

      不過令人驚訝地是英國人對愛爾蘭島上發生的一切都選擇了視而不見,那些活著的人、死去的人似乎就像是不存在一樣。

      哪怕是在一些記者將愛爾蘭發生的事情登上報紙之后,英國政府和主流媒體的態度也是或許那里發生了什么,但是在事情沒有搞清楚之前不該采取任何行動。

      而在國會辯論之時很多議員都聲稱市場規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違背了它必然會遭致懲罰,這對于接連遭受了兩次經濟危機的英國來說特別有威懾力。

      羅伯特·皮爾雖然比較傾向于靠市場規律和時間來解決問題,但實際上他還是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修改《谷物法》。

      雖然他的提議得到了工商業資本家的一致支持,但是卻遭到了農業資本家(農場主)和貴族的集體反對,后者手中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哪怕是英國首相也沒法子。

      最終國會只通過了一項向社會尋求解決方案的提議,解決此時愛爾蘭島上的問題的人會得到50英鎊和一面銀牌的獎勵。

      沒看錯是五十英鎊,而五十英鎊對于那些官老爺們來說只夠他們租一年廉價馬車的,如果是豪華馬車可能連一季度都不夠。

      英國的媒體對這件事關注度不高,其中《倫敦時報》對其的評價是:

      “香農河畔的凱爾特人,就該像曼哈頓河畔的紅人!為了讓他們少糟蹋一些糧食,政府應該像美國人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