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八十七章 坦桑尼亞總督區

      第八十七章 坦桑尼亞總督區

      萬一阿曼帝國趁機落井下石,那奧地利的東非殖民地將不復存在,甚至為了重新恢復航路還要和阿曼帝國再打一仗或者交付巨額的過路費。

      好在弗里德里希在天堂堡之戰,直接把韋金王國的軍隊給揚了,比魯·紐姆巴依(本尼·厄爾賓的弟弟)戰死,引以為豪的一萬三千名土著戰士大多被殺。

      這倒不是由于奧地利一方的火炮和步槍打得準,而是比魯·紐姆巴依自己堵死了天堂堡所有的出口,想要憑借充足的補給堅守。

      結果奧地利帝國方面直接使用了新開發的燃燒火箭彈,烈火焚城,再加上天堂堡靠近海邊,在奧地利海軍的攻擊范圍之內,所以場面慘烈異常。

      韋金王國至此在世界上消失,所有的人口、牲畜、財物全被效忠于奧地利的恩戈尼王國侵占。

      當然本尼·厄爾賓也是有功績的,比如坦桑尼亞境內的七個王國被他滅掉了三個,他兄弟又滅掉了兩國。

      現在韋金王國覆滅,土地盡歸于奧地利帝國,使其在坦桑尼亞實際控制的區域擴大了四倍。剩下的恩戈尼人將奧地利人封為神明,而且身處內陸不易開發。

      所以弗蘭茨并沒有對本尼·厄爾賓做什么懲罰,只是撤掉了他坦桑尼亞總督的頭銜。

      第二位總督是巴加莫約的一位實力派商人亨德里·范德米爾,他的主張與弗蘭茨相近都覺得坦桑尼亞的發展應該莫向外求,主張利用該地區的土地優勢發展農業和畜牧業。

      實際上這位57歲的老人,一共給弗蘭茨寫了一百多萬字的發展計劃。就沖這字數,弗蘭茨就知道他一定是已經計劃多年,理應給他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其實弗蘭茨也看了亨德里·范德米爾的發展計劃,總體來說中規中矩,在市場分析方面比較到位。

      尤其是瞅準了阿曼帝國和西亞地區的糧食產量嚴重不足,再加上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帝國內部混戰不止,以及埃及在土埃戰爭失敗之后糧食自給率一落千丈的時機。

      這是一個信仰非常靈活的歐洲人,在荷蘭就信仰新教,在奧地利就信仰天主教,在阿拉伯世界就信各種派別的天方教。

      其對于東非和西亞地區的了解遠超常人,并且人脈廣泛在各地都有“朋友”。

      弗蘭茨之前在東非的規劃是以棉花和咖啡種植業為主,糧食種植為輔,為了避免和阿曼帝國之間的沖突并沒有種植丁香為主的香料和染料作物。

      亨德里·范德米爾認為這樣的進展速度太慢,而且也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應該大力開展糧食作物種植,這樣才能把握住東非和西亞各國命脈,壯大坦桑尼亞的實力,為奧地利帝國經濟多多做貢獻。

      弗蘭茨覺得自己至少也是抽到了一個SR,于是乎便調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其進行支援。

      不過讓弗蘭茨沒想到的是,這位老哥居然要搞奴隸制經濟。理由是阿曼人可以、法國人可以、美國人也可以,為什么奧地利不能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