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 第五十六章 切割業務

      第五十六章 切割業務

          

          奧康內爾希望用和平的請愿活動,讓英國人明白愛爾蘭人的命也是命。

          只不過這種做法的聲勢雖然浩大,但是收效甚微,或者說叫好不叫座,奧康內爾雖然深信自己的行動會促使英國政府,最終使愛爾蘭獲得自治。

          但倫敦的老爺們實際上對綠寶石島上的事情毫不關心,比起它印度次大陸、南美洲新領地、近東、遠東、非洲、甚至是大洋洲都顯得更加重要。

          不過要是說這些年來英國對愛爾蘭什么都沒做也確實冤枉他們了,實際上英國政府長期干涉愛爾蘭事務,只不過為了不違背自由貿易理論。

          英國人的行動多半不涉及經濟,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便是《濟貧法》。這是一部仿照英國濟貧工場(收容所),而出臺的一部“窮人法”。

          這種完全已經過時的操作,受到了地主和教會的支持,他們都覺得這是將人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最佳途徑,而制定它的工廠主們更是樂見其成。

          《濟貧法》將愛爾蘭分成130個教區聯合救濟院,每個救濟院設一所貧民習藝所,給窮人們提供食宿,但要他們進行勞動來償還。

          這看起來似乎很像后世比較流行的以工代賑,但這里有個問題那就是救濟院給的不是錢,而是食宿。

          這對于窮人生活狀況并沒有任何改善,反而是讓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負擔。而地方上為了易于管理,對于濟貧所實行鐵腕管理。

          同時由于濟貧院由地方財政負擔,于是乎管理濟貧院又成為了一門生意。貴族和資本家們肯定不會親自管理這些貧民,要施行有效管理就要找一些對其有威懾力的人。

          然后那些平日里胡作非為的流氓、地痞搖身一變又成了濟貧院中的管理者,手中拿著鞭子和戒尺,不知道還以為這群人是監工呢。

          由這群人管理濟貧院,其中的生活可想而知,虐待、勒索、侵犯層出不窮,而無論是警察,還是那些同胞都對這些視而不見。

          所以除非是老人、病人、孤兒或者是實在走投無路的人才會進入其中,但也都對其深惡痛絕。

          曾經有一位貴族少爺離家出走之后逃進了濟貧院,當一年之后他被找到的時候他已經瘋了,并且失去了左眼和全部牙齒,左手只剩食指,而右腿已經腐爛變形。

          濟貧院在絕大多數時候被描述成是一個魔窟,一個深不見底的深淵。

          事實證明弗蘭茨將手中的娛樂業交給卡梅拉·西特爾斯、克雷蒂亞、緹娜、弗萊格洛娃四人打理是一個十分明智的決定。

          這些人有野心、有魄力、有能力,以及遠超一般人的見識,再加上弗蘭茨的一點小小的支持,所創造的價值十分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