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領(lǐng)主:開局一本水滸傳 > 第23章 北市買膠,南市購犬

      第23章 北市買膠,南市購犬

      且說趙禎因被趙進催促相親,雖拿完業(yè)出師之事應(yīng)付過去,然則那還敢多待。若是家中女眷聽聞,怕不是又得一番催促。

          再有趙禎記掛幻世界所需要牧牛犬、牧羊犬,弓弦、膠、酒水、寺廟設(shè)計圖紙等物,都需一一采買置辦,主世界目前最緊要的就是拜見亭長郜鵠,并協(xié)助完成對魚鱗冊的校對事宜,對百柳村村界一事蓋棺定論。

          聽郜峰話中之意,也就在這幾日。

          趁今日正在城里,采買所需之物,回轉(zhuǎn)百柳村,專等亭長郜鵠。也省的在父母眼前轉(zhuǎn)悠,礙了眼,再提相親之事。

          趙禎辭別父母,騎馬直趨北市,寄放了海騮馬,就在畜牧區(qū)轉(zhuǎn)了起來。但見豬、馬、牛、羊、駝、黑驢,雞、鴨、鵝,應(yīng)有盡有,然而狗卻不見一只。

          趙禎只得問了一下上回購羊的商家,才打聽清楚,這狗市卻不在此處,蓋因怕狗吠驚了牲畜,因此這狗只在南市買賣。

          趙禎謝過商家,先去了百貨區(qū),然則弓弦并膠此處并不發(fā)買,兩物竟需去武備區(qū)購買。價錢倒是不高,只是不好買。此物屬武備,趙禎亮明里正身份才買到。

          共買了600條弓弦,牛膠三十斤,魚鰾膠十余斤。

          凡牛脊梁每只生筋一方條,約重三十兩。殺取曬干,復浸水中,析破如苧麻絲。北邊無蠶絲,弓弦處皆糾合此物為之。中華則以之鋪護弓干,與為棉花彈弓弦也。《天工開物》

          這弓弦有兩類,一類以動物的筋,多用牛筋,馬鬃、葡萄藤編造,一類以絲綢、棉線、麻繩,編織而成。兩種弦各買了300條,費錢10貫。此兩類弓弦價相差無幾,都是量大價廉之物,蓋因弓弦乃消耗之物,快速生產(chǎn)裝備軍隊才是其首要條件。

          趙禎想到手中尚有兩根變異蛇骨,又采買了兩條上好精致獸筋弓弦。

          《周禮·考工記》載:凡相筋,欲小簡而長,大結(jié)而澤,小簡而長。大結(jié)而澤,則其為獸必剽,以為弓,則豈異于其獸,筋欲敝之敝。精挑細選的異化獸筋,韌性極佳,兩條弦亦花費30貫。

          制弓多用六種膠:鹿膠、馬膠、牛膠、鼠膠、魚鰾膠、犀膠。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郜國鹿膠,犀膠基本不見,馬膠、牛膠、鼠膠、魚鰾膠常見,魚鰾膠最貴。四十余斤膠共花費20貫。

          牛膠價低,制作簡單,不拘時日。牛皮切小塊,泡水至柔軟,加水文火徐徐沸騰,熬煮三天,得清汁,收汁后加黃酒收膠。魚鰾膠卻貴,選魚以海魚鰾最好,大黃魚魚鰾最為上等。制膠每年僅霜降以后,結(jié)冰以前。先浸泡,切碎,蒸煮,多了砸膠這步,亦最耗時,自古云:好漢一天砸不了三兩鰾,說的即是這里。擠下來的膠當即可以使用。剩余的膠冷卻后,凝固,可以留著備用,用時需重新泡發(fā)熬制。雖說熬膠的方法各地都有流傳,但過程太過于復雜耗費人力,三十斤牛膠費錢僅5貫,十余斤魚鰾膠卻值錢十五貫。

          百貨區(qū)購得燒酒50壇。寺廟設(shè)計圖紙卻不知如何取得,趙禎思來想去,騎馬去了一趟縣學,奉上禮物,請胡教諭代為引薦了工房典吏鞏錚,以白銀十兩換得鞏錚手中一套現(xiàn)有寺廟圖紙。看在胡教諭面上,鞏錚就趙禎提供的地形上,點撥了一番。趙禎一一記下,趙禎拿到圖紙后,拜謝了二人。

          出了縣衙,胡教諭道:“趙二郎,前者與你說到厘定戶口之事,可成了?”

          “回教諭,前兩日已有吏房戶房公人去過了莊子,如今我那處莊子喚做百柳村,隸屬綠柳鄉(xiāng),已得了里長之職,還要多謝教諭提點之恩。前幾日多有人來購買莊子,出的好高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