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最新章節(jié)起點 > 第二百零一章 魚與熊掌

      第二百零一章 魚與熊掌

      “毛遂自薦?”

      司馬光一愣,道:“你想進審刑院?”

      蘇軾點點頭。

      司馬光問道:“為何?”

      蘇軾正色道:“不瞞相公,我這是受到之前那場官司的啟發(fā)。”

      司馬光精神一振,“是嗎?愿聞其詳。”

      蘇軾嘆道:“在公堂之上,韋愚山說得是清楚明白,大家都偷稅漏稅,他若不偷,那就是傻子。這現(xiàn)有的律法大家都不遵守,談變法是毫無意義。”

      司馬光點點頭道:“你說得對,看來真是我們好高騖遠了呀!”

      為什么談德不談法,不是因為德比法高級,而是委曲求全。

      就正常邏輯來講,道德其實是更高的境界,法是底線,肯定是先守住底線,才能談道德。

      可現(xiàn)實就是抹去底線,只談道德,這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原因就是,違反道德,得到只是教育,比如說,你這樣做的是不對的,下次就別這樣了。

      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回旋余地。

      違反法律,得到的是懲罰,回旋的范圍非常小。

      你就是不敢去懲罰,故此才去談道德教育的。

      如果藏富于民是基于道德,其實就是基于委曲求全。

      換而言之,你自己都知道你根本就管不到他們,那么財富控制在他們手里,是怎么都得不到穩(wěn)定的結(jié)果。

      大道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