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改革競賽
司馬光先奏請皇帝,在國子監開設律學館,將訟學、律令融為一體。
宋朝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律令的學習,別說律令,就連訟學目前可都沒有任何限制,百姓皆可學,還有各種有關律令的書本出售。
這也是在戰亂時,摸索出來的一些經驗。
宋朝統治者認為,若是讀書人都通曉律令,一旦發生戰亂,官府失效,中央又鞭長莫及,這些人就能夠站出來,繼續維持地方安定,使得律法能夠延續。
但是律學只是國子監一門必學的課程,但如果專門為此設館,就是要走向專業化。
這顯然是非常合理的。
律學單單作為一門課程,能夠學到的只是很基礎的知識,但其實律學是博大精深的,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單就實用性而言,甚至要高于儒學。
宋神宗是非常爽快地批準了。
王安石吃醋了,不行,我也要。
司馬光司法改革,他可以設一個學館專門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那我財政改革,我也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他要求在國子監設立算學館。
這頓時引來不少的鄙視。
當初談論這個問題是,你口口聲聲說的是醫學,結果這一轉頭,就變成算學。
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們都知道王安石的算學,不是簡單的算數,而是要學習理財之道,而他的理財之道,本來在朝中就不太受歡迎。
不少大臣立刻表示反對。
但他們心里都清楚,他們的反對,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趙頊怎么也得一碗水端平,不可能批了司馬光的,不批王安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