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珠玉在前
二人立刻去找到歐陽修。
“咳咳!”
歐陽修聽到范純仁建議裁官,不由得咳了兩聲,又道:“當初我就跟你爹說,本朝之禍,在于冗官,可你爹卻偏偏認為是貪污腐敗所致,如今過去這么些年,這冗官變得愈發嚴重,昔日滿腔抱負的有才之士,如今也陷在三冗之中,想要裁官,談何容易啊!”
當初君子黨意氣風發,想要做很多事,可如今那些人都已經是爺爺輩,自己的兒孫也當上官,他們還會答應嗎?
這冗官是越早處理越好,是不能拖的。
范純仁也知其理,但后悔已經來不及了,于是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歐陽修一番思慮后,“老拙時日無多,就是答應你,又有何妨,但就怕會因此連累到公檢法。這樣,你趕緊寫一封信給司馬君實,看看他怎么說,他如果答應,那老拙就拼盡這最后一口氣,也要助你這一臂之力。”
范純仁道:“還是歐陽叔父考慮的周詳,侄兒這就寫信給司馬學士。”
于是,他趕緊寫一封信,快馬送去京師,一方面談論冗官之事,另一方面,則是要求司馬光再多派一些人來。
這青州離汴京也不是很遠,快馬加鞭,很快信就送到京城。
司馬光看到這封信時,頭都是大的,“他這是想效仿張三,借機消除冗官之禍。”
文彥博道:“就怕純仁是在東施效顰,為何張三建議裁軍,而不是裁官,就是他也知道,裁官將會使得他的努力,付之東流,目前時機尚不成熟。”
三冗之禍,誰不知道,但也不敢輕舉妄動,王安石也是另辟蹊徑,他的新法中就沒有提到過這一點,只是悄摸摸的去減一點,都不敢明說。
可見這其中的阻力有多大。
司馬光道:“那現在怎么辦,范純仁也必須遵從張三的判例,可若是不削減支出,青州財政就無法給予這些判決支持。”
呂公著不禁都質疑道:“到底是公檢法的成功,還是張三的成功,還真不好說啊!”
富弼睜開眼來,“恰恰相反,這不是張三的成功,而是張三闖的禍,他那些判決,太過出色,自古都未有之,你們可有見過哪朝的官府,對百姓進行過如此大規模的賠償,如果沒有張三的判決在先,純仁他們也是能夠處理的過來,當然,也沒有那么多人去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