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直面問題
張斐笑道:“官家這么想,其實也沒有錯,河中府的公檢法,確實尚未取得成功,這都只是我個人的成功,因為之前我在河中府所有的行為,都不過是在建設公檢法,這公檢法都還未建成,自然也不能發揮它該有的作用。”
“建設公檢法?”趙頊頓時皺了下眉頭,聽著好像是有些道理,他就是去建設公檢法,既然是在建設中,理應發揮不了作用。
張斐突然話鋒一轉,“不過汴京已經證明公檢法作用。”
“汴京?”
趙頊疑惑地看著他。
“是的。”
張斐點點頭道:“我雖然沒有看過汴京的稅入,但我敢篤定,汴京的稅入是在與日俱增。”
趙頊聽罷,并不多想,立刻將門外侍從叫進來,吩咐侍從將汴京近兩年的稅入賬目拿來。旋即以后又向張斐道:“朕不得不承認,近幾年一直在關注河中府,倒是忽略了這汴京。”
說著,他稍稍一頓,“但是河中府的財政增加,多半都是因為鹽債、鹽鈔,也并非新政所帶來的,而是你的功勞。這可不適用于當下的青州。”
青州的失敗,使得很多人都在反省,這公檢法到底是不是出路。
如果說離開張斐就不行,那足以說明這項制度不行,全都是張斐的個人能力。
張斐點點頭道:“官家所言不錯,公檢法并不能解決青州的問題,而青州的問題,也并非是公檢法所導致的。雖然公檢法去之前,青州是相安無事,只是有人借這些問題,去打擊公檢法。但也由此可見,這些問題其實是一直存在的。”
趙頊問道:“什么問題?”
“三冗。”
張斐道:“為什么會拖欠軍餉、工薪,為什么百姓會借高利貸,原因都在于財政不足,而財政不足的唯一原因,就是三冗所致,其實王學士的新政,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最多也只能延緩財政危機,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財政危機,他得多會賺錢,才能跟上恩蔭、科考擴張的腳步。”
趙頊猛地一怔道:“所以你此番計劃的最終目的是裁官?”
張斐嘿嘿道:“否則的話,我又豈敢讓官家花這么多錢,這必然是要給官家帶來足夠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