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
張斐道:“解庫鋪不是做慈善,如果朝廷沒有撥錢,解庫鋪就拿出那么多錢給熙河地區,大臣們肯定詢問這錢的來路,到時會露陷,這賬目還是得分清楚啊!”
“那那好吧!”
趙頊勉為其難的收下,又道:“這錢暫時就別運送回京城,先存在那里,以備不時之需,與西夏真正戰爭還未開始啊。”
到時再轉一波,又能賺到幾萬貫,甚至十幾萬貫的運費,可真是不要太爽。
站在張斐的角度,他倒是愿意幫趙頊多撈一點錢,因為國庫的錢,有司馬光他們這一群大臣看著,他也動不了,趙頊手中要是多一點錢,對于公檢法的推廣,也是有著莫大的幫助。
關鍵趙頊也是非常節省,之所以摳門、愛財,也是希望多攢一點錢打仗,用于自己的政治抱負,而不是為求貪圖享受。
當然,他的生活比司馬光、王安石他們還是要好很多,那兩個人,真是過著圣人級別的生活,樸素的不像話,但跟韓琦他們又沒法比。
張斐點頭道:“到時我吩咐解庫鋪那邊,將這一筆錢換成銅錢與糧食,若無需要時,就用于借貸和做買賣,以錢生錢,等需要的時候,再送去邊州。”
趙頊點點頭,又道:“你說我們能否繼續憑借這走私鹽的買賣,去負擔熙河開邊。”
這嘗到甜頭,他也不想放下。
張斐思索一會兒,道:“這恐怕很難,因為根據原本的計劃,最多也只能賺一百萬貫,實在是那些鹽商幫了大忙,他們制造鹽慌,導致我們的鹽出的又快,而且價錢還不低。”
趙頊好奇道:“我們既然有這么多私鹽,就是出貨慢一點,也能夠賺不少,不至于差這么多。”
“陛下未有考慮到,解鹽的財政收入。”
張斐解釋道:“如果沒有鹽慌,再涌現出大量的私鹽,這將會破壞解鹽的信用,也就是說沒有鹽商敢再大量購買解鹽,此消彼長,算下來可能還會賠本,解鹽還是西北地區的財政基礎。”
趙頊稍稍點頭,“這倒也是。”
私鹽沖擊的其實也是自家買賣,這一波為什么能成功,就是河中府先將自己手里的鹽全部出售,私鹽再來沖,風險是鹽商在承擔,但表面上,是他們自己作出來的,如果他們不囤積居奇,官府就得捍衛他們的利益。
他們花這么高的價錢,購買解鹽,圖得就是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