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英雄所見略同
蕭素是接都不接,直接伸手攔住,道:“既然閣下強調誠意,倘若連一兩年都不愿意等,那又何來的誠意?”
張斐懸在半空中的手,頓了片刻,才慢慢收回來,心想,難道他們也想拖著?不會這么巧吧?試探性地問道:“所以貴方愿意就這個問題,談上一兩年之久?”
蕭素反問道:“要是一兩年能夠劃分清楚,怎么也比爭吵數十年要好吧。”
張斐皺了下眉頭,思索一會兒,“這事我們還得慎重考慮下。”
蕭素是胸有成竹道:“那我們就擇日再談。”
“嗯。”
這出得大黃平,呂大忠便焦急地向張斐,“張檢控,小心中計啊!”
張斐問道:“此話怎講?”
呂大忠道:“這些北人顯然是希望能夠拖延時日,而不是想打算立刻解決這邊界爭議問題。”
張斐點點頭,道:“這我也看出來了,但你認為他們是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這拖下去對他們有什么好處?”
呂大忠警署地回答道:“我認為這可能還是跟我軍在熙河的拓邊有關,如果立刻就商定邊界,那么他們就沒有理由在這里駐扎這么多士兵。如今他們就是以此為由,在這里增兵,這必定是會增加太原府壓力,我們也只能從府州那邊調西軍過來防守。
這無疑就減輕了西夏在北線的壓力,讓他們可以抽調出部分兵馬,去南下阻止我朝在熙河的拓邊。
所以,在我看來,他們想先拖著此事,極有可能是想先觀察我國對西夏的軍事行動,因為遼國是絕不愿意看到我們消滅西夏的。
那么,一旦我們真的出兵,并且局勢對西夏非常不利,那他們便可以此邊界為由出兵河東,如此一來,就能夠在不徹底破壞兩國盟約的情況,迫使我國從西夏退兵。”
到底宋遼有盟約的,而且盟約中,還包括歲幣,遼國若要出兵,得找一個借口。
有此爭議在,遼國就可以做到不宣而戰,正如那蕭素所言,他可以出兵,驅逐這里的宋人,因為從之前的舉動來看,遼國并不想與宋朝開戰,但遼國肯定更不愿意見到宋朝消滅西夏。
制造出這個爭議,遼國就可以很好的在這里左右局勢。
因為剛好這里是西夏、宋、遼三國的交界點。如果宋在于西夏交戰,遼國從這里出兵,那宋朝的壓力將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