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為什么不寫了 > 第六百六十二章 以進為退

      第六百六十二章 以進為退

      “這時機可真是不湊巧啊!”

      元絳重重一嘆,“那邊急著索要軍費,但是今年恰好第一批鹽債到期,那些鹽商、鹽商等這一日已經許久了,他們是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的。”

      蔡延慶道:“我們有沒有足夠的鹽可以兌換這些鹽債?”

      元絳低聲道:“有是有,但如果兌換鹽債的話,那么今年很多鹽商今年就難以拿到鹽,明年很多州府必然會缺鹽。”

      蔡延慶問道:“當初你們就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嗎?”

      元絳道:“如何沒有,但是張三說他有辦法解決。”

      “什么辦法?”

      “唉問題就在這里,他當時并沒有說,后來他走的時候,我.我也忘記去問他。”

      “那可如何是好,如今大家都在拿鹽鈔來換鹽,這時候我們增發鹽鈔,不但不會有人愿意接受,可能還會導致更多人來換鹽,在第一批鹽債到期之前,官府也無法發放鹽債,熙河的軍費怎么辦?”

      “還不止這么簡單,北線的延州、綏州、府州都已經派人過來與我們轉運司交涉,他們擔心我們將鹽利撥給熙河。這下可真是麻煩了。”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原本河中府的鹽利,主要應付西北戰事,熙河開邊,無疑又給西北地區增加了一個戰場,損耗肯定會增加不少,可就是那么剛剛好,這熙河大捷,遇上了鹽債到期。

      那些鹽商、鈔商早就在盼著這一年,這才年頭,他們就開始作妖,只要鹽產量跟不上,鹽債的價格必然會上漲。

      他們希望用鹽債鎖死解鹽,從而導致鹽債上漲,逼迫各地鹽商,高價接盤。

      這就是商人,唯利是圖,他們才不會管最終負擔會轉移到百姓頭上,既然你之前敢買鹽債,那你官府就必須承擔后果。

      這就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原本財政運作,是官府在邊州發鹽鈔,鹽商去邊州買鹽鈔,然后拿著鹽鈔來解州換鹽,再拿去各地賣。

      可今年這情況,導致誰敢去邊州買鹽鈔,都知道鹽債至少就鎖死三分之一的鹽產量,同時百姓也拼命的用手中鹽鈔搶購鹽,官府要保障鹽鈔的價值,只能透支賣鹽給他們。

      又使得鹽進一步緊缺,今年鹽鈔就更不好發,沒人敢買,但鹽債的價格是看著往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