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為什么不寫了 > 第八百零五章 戴罪羔羊?

      第八百零五章 戴罪羔羊?

          其實這條例對宋朝非常不利,因為遼國主要是騎兵,而宋朝是步兵,沿邊城市不修堡壘,當然是宋朝吃虧。

          韓維在這事上面非常謹慎,皇帝不讓說,他就堅決不說,他知道這種事最容易背鍋,于是他趕緊寫信給送皇帝。

          這要我怎么說?

          這一封信,無疑大宋官員們的臉上,正反抽了兩耳光,你們要求不拿澶淵之盟說事,可如今遼國拿出來說,那怎么辦?

          從外交上看,宋朝是愈發被動,現在再指責遼國違反澶淵之盟,萬一遼國真答應以從河東地界退兵,換取你拆掉那些堡壘,你是拆還是不拆?

          那河東地界,遼國輕易就能夠占領,根本就防不住,占與不占,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問題,可你要拆掉堡壘,那就是將性命都交出去。

          史書上總是記載著宋朝外交使臣多么厲害,但其實在外交方面,遼國是要勝于大宋的,不然的話,遼國也不可能每回都能通過外交占到便宜。

          雖然武力是一方面,但戰略目光同樣也重要。

          尤其是最后宋徽宗時期,遼國的外交策略是非常正確的,就是聯宋抗金,其實宋朝當時要給遼國支持,自己是可以躲在后面遙控的,但是宋朝的外交戰略,簡直就是一塌糊涂。

          這回也不例外。

          原本是去指責遼國的,但結果弄得自己這么被動。

          早知道,就還不如不去。

          面對遼國給予的壓力,朝堂上是回歸沉默。

          其實沉默就代表著妥協,只是他們不敢說出來而已。

          最終還是富弼想到一個辦法,也就是說,讓遼國遵循證據,承認那些領土是屬于大宋的,以此來換取宋朝拆掉雄州的那些防御工事。

          遼國可能答應從爭議地區撤兵,但不可能答應承認那些土地是宋朝的。

          但這也只能是拖延之術。

          可就在這時,最高皇庭突然宣布,經過多日的證據查證,最高皇庭決定將開庭審理河東百姓土地訴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