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太監(jiān)了嗎 > 第七百六十五章 英雄所見略同

      第七百六十五章 英雄所見略同

          稍作調(diào)整后,蕭素又道:“關(guān)于河?xùn)|地界爭議,我朝屢屢向貴國提及,但貴國卻總是消極應(yīng)對,以至于你們南人侵耕我朝土地愈發(fā)嚴(yán)重,此番必然是要全部解決,決不能再拖下去。”

          張斐直接看向呂大忠,好似在問,有這事嗎?

          呂大忠立刻是據(jù)理以爭道:“每當(dāng)?shù)亟缫l(fā)爭議,本朝哪回沒有回應(yīng)你們,何來的消極應(yīng)對。”

          蕭素道:“但你們都只是敷衍了事,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就如天池之地,本就屬我遼地,我們南院大王所部,常在此地牧羊放馬,如今那邊的牧場都被你們的南人侵占,變成耕地,真是欺人太甚。”

          呂大忠爭辯道:“那天池分明就是屬于我大宋領(lǐng)土,我朝可是有牒書證明,而且在慶歷年間,本朝韓相公韓琦曾將此牒文出示于貴國。”

          蕭穎笑吟吟道:“這天下人皆知,你們南人就好文字,關(guān)于牒文一事,我們可從未承認(rèn),我們只會關(guān)注眼前的事實。

          倘若天池是屬于你們的領(lǐng)土,那為何本朝牧民在此牧羊放馬,未有遭受到遣還?而我們不同,我們在得知你們南人侵耕,便立刻發(fā)文告知你們,包括這回在內(nèi),這難道不足以證明天池是屬于本朝領(lǐng)土嗎?”

          宋朝使臣聞言,不無郁悶極了。

          明明就是你們遼人侵界,我們只是忍著沒說而已,如今你卻倒打一耙,可真是豈有此理,欺人太甚。

          宋朝到底是弱勢一方,所以只要遼國做的不過分,都是隱忍。

          就事論事,這河?xùn)|河北,天時地利人和其實都在遼國那邊,打起來肯定吃虧,到底燕云十六州絕大部分都在遼國手里,而燕云十六州又是北邊最富饒的地區(qū),遼國可以在這里大規(guī)模駐軍。

          后來韓琦爭地,也沒有說要大規(guī)模驅(qū)趕這里的遼人,只是申明這里的主權(quán),同時向這里遷入百姓,避免領(lǐng)土進一步被他們侵占。

          呂大忠爭辯道:“我們之所以未說,乃是念及兩國和氣,卻不想,你們竟然得寸進尺。”

          “得寸進尺?”

          蕭穎冷冷笑道:“倘若我們不是念及兩國和氣,何故還與你們商量,不直接派兵驅(qū)逐你們南人。”

          語音中,帶有威脅之意。

          老子的兵馬可就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