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道與人道
這番話,張斐是知道的,出自道德經,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使得他非常敬佩老子,那時候就能說出這一句話,簡直不可思議。
自然的規律,就如張弓射箭,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余的補給不足的??墒巧鐣姆▌t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余的人。
真是言簡意賅,吊翻天的存在,在張斐看來,真是勝過世間一切哲理,因為這一點幾千年下來,古今中外,是從未變過。
而老子對于圣人的看法,就是要以天之道治國。
幸虧這句話沒有成為圣人的標準,否則的話,還真就沒個圣人了。
很明顯,司馬光就是在諷刺王安石的新政,不過是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大白話來說,就是損民之利,為國斂財。
王安石頓時怒氣翻騰,他倒也不敢說,自己是奉行天之道,他認為自己是劫富濟國,而非是貧,但他的理念,也不是要去劫貧濟富。
取個名字而已,你也要借題發揮。
欺人太甚啊!
司馬光心想,不是你開始得嗎?又道:“而其父的法制之法,只是捍衛個人正當權益,是保不足,卻無補之。再者說,其兄單名一個興,寓意國家興盛,弟輔兄,補之則興也?!?br/>
這番忽悠下來,張斐還真TM就信了。
但王安石很不爽,補之則興,你這是赤luoluo地強J我的新政??!道:“我說君實,這親兄弟一個單名,一個雙名,是何道理?”
古代取名,要么就都單名,要么就都雙名。
司馬光道:“你可以改為雙名?!?br/>
王安石怒哼道:“為什么是我改,我先取的,你應該隨我,弟也應該隨兄。”
“是你不懂長幼在先?!?br/>
司馬光暗示自己比王安石要大兩歲,你卻爭著幫大郎取名。
王安石哼道:“能者居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