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張三是誰的轉世 > 第五百二十四章 文武與法(九)

      第五百二十四章 文武與法(九)

      “那你就是光顧著聽,而沒有動腦子。”

      張斐搖搖頭,又道:“在上午的審理中,我最為關注的是三個問題,其一,朝廷的決策;其二,兩國當時的狀態(tài);其三,也就是綏州的戰(zhàn)略地位。”

      幾人同時點點頭,但眼中卻是充滿著疑惑。

      確實!

      除了陸詵、種諤對過程的闡述外,其余審理,都是圍繞著這三個問題在進行。

      但他們也疑惑,這三個問題,到底又能說明什么。

      張斐又繼續(xù)解釋道:“首先,朝廷的決策,這是最為關鍵的,你們之后若遇到此類案件,一定要先確定這一點。

      因為打與不打,是絕對不能讓武將來決定,必然是由朝廷決策,如果讓武將來決定,他們會給你打到天荒地老,因為武將考慮的只有勝負,且僅限于局部。但是國家需要考慮的是財政,是民生,以及考慮全局,而不是某一個戰(zhàn)場,或者某一個敵人。

      如果朝廷從一開始就是否決整個誘降任務,此案就沒有審得必要,再大的勝利,也是不允許的,因為這肯定會傷害君主的利益,同時也有可能會傷害到國家利益。

      但是目前來說,這一點尚不明確,故此就需要引入第二點,也就是兩國當時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相對客觀的證據,因為在這一點上,是很難去隱瞞的,方才無論文武,都是認為處于非戰(zhàn)非和的狀態(tài),如果兩國是處于和平狀態(tài),就必須要朝廷絕對明確的決策,才能夠出兵。

      但目前來說,這一點也尚不明確。

      至于綏州的戰(zhàn)略地位,主要就是考量此戰(zhàn)利益,對于國家利益越大,必然是會影響到最終判決。以及這也是從側面去判斷,種副使的行為,圖得到底是什么?武將渴望立功,這是人之常情,但貪功顯然就是指不顧全大局。

      種副使此番出兵,究竟是立功為先,還是以國家利益為先,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查證的,這也是今天下午,主要要涉及到問題。”

      這一番解釋下來,蔡卞等人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上午那番看似零散的審問,在他們的腦海中開始匯聚在一起,思路突然變得無比清晰起來。

      “學生受教了,多謝老師。”

      四人是激動地向張斐拱手道。

      內心是澎湃的,因為在此之前,他們對于這種案件,是完全沒有頭緒,也不知道該如何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