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撥亂反正
這宋朝可以說是封建王朝中的一個奇葩,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商稅大規(guī)模超過農(nóng)稅的封建王朝。
根據(jù)統(tǒng)計,這北宋的商稅是后面那明朝的數(shù)十倍之多。
而這一切首先是得益于宋太祖最初頒布的《商稅則例》,這是中國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商業(yè)稅務法規(guī)。《商稅則例》規(guī)定了征稅商品的種類、稅種、稅率,以及對偷稅、逃稅的處理等內(nèi)容。
這不但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商稅亂象,同時還將北宋的商業(yè)發(fā)展,推向了一個未曾想象過的高峰。
由此也可見,這法制的重要性。
然而,隨著宋王朝財政危機的爆發(fā),這商稅也出現(xiàn)各種問題。
在古代收商稅是非常難的,沒有誰會傻乎乎的會將錢送到你面前來,這必須得花錢請人去收稅,這屬于必要支出。
可是在面對財政危機時,國家想得就是既要減少支出,同時又要增加收入,但這兩者是非常矛盾的,因為目前國家的收入,主要是收稅,而主要得支出,則是戰(zhàn)爭軍費和官吏俸祿,軍費是沒法減的,那么要減少支出,就得裁人,可一旦裁人,收稅的人就會變少,這稅就收不上來。
目前很多大臣批評王安石的新政,其中也涉及這個問題,王安石要開源,開源就需要招人,招人就會增加財政負擔。
比如說青苗法,要執(zhí)行好青苗法,必須得請一批人去催債,這顯然就會增加財政負擔,這與司馬光的節(jié)流政策,是非常矛盾的。
但地球是圓的,只要你夠貪婪,總會想到辦法的。
如何做到這一點,很簡單,就是以獎勵、抽成去代替固定的俸祿支出。
其實以獎勵和抽成,去激勵工作人員收稅,也是一種很合理做法,但是去代替固定支出,這一定會出問題的。
朝廷的錢是不能少,就只能默許他們不按照稅法去收稅。
一旦沒了法,那就是拳頭說話。
比如說過稅,根據(jù)《商稅則例》,全國過稅規(guī)定就是百分之二,但是目前河中府很多地方的過稅,已經(jīng)達到百分之二十。
他們甚至于直接封閉那寬闊,不好收稅的商道,迫使商旅過橋,或者走狹隘的道路,然后在那里設立關卡,盤剝商旅。
直白來說,這就是一種強盜邏輯取代法律原則,以求能快速獲得財富。